改自劳动场景易筋经,简单友好:马凤阁编易筋经十二势(下)

卫昌国学说说 2025-04-10 15:36:52

接着介绍1962年出版,马凤阁先生结合劳动场景改编的易筋经十二势。虽然该版本受时代局限,牵强于劳动场景,但其呼吸导引要义还是不错的。

比目前市面流行的多数易筋经都更简单直接,不管是拉伸还是练劲都有很好的效果。

第六势:牵牛拉粮

此势即韦陀十二势原版之“倒拽九牛尾”。

比起体育锻炼版,此势动作幅度更小,但呼吸法很到位,不是简单的武术往复动作。其要义与周潜川先生介绍类似,只是手法更简单一些。此法全部用握拳方式,更适合初学者。

此势动作要领:

可从上式肩宽推掌开始,也可从肩宽站立两手垂侧开始;

右脚前迈一步,变右弓步;右手握拳前举略高于肩,拳心向肩;左手握拳斜垂身左后;

然后保持弓步不变,用呼吸法:

吸气,右拳回拉(马凤阁原版要回拉到肩,建议右拳只用意回拉效果更好);同时左拳相应后拉带动身体随呼吸微微后动起伏;

呼气,则左拳前引带动身体向前微微起伏,右拳前拉。

此呼吸连续4-10次。

然后换左弓步,重复上呼吸引动法。

第七势:背牵运粮

此势即韦陀十二式原版“九鬼拔马刀”。

此势原目的是更为简化,但实际上反而不太好练。

先说其动作:

就是大家常见的背后拉手。

肩宽站立,左手从腋下后屈,手背贴胸尽量上伸;右手从右肩后伸抓左手指;

两手相拉后,足指抓地,身体微倾;

吸气拉紧;呼气放松;

如此反复4-10次。

然后换手,左手拉右手,重复4-10次。

此法对于不少朋友来说,可能并不友好,因为无法拉到手。建议用一手抱头抓耳,一手上伸背中即可。

两手相抓还有个缺点:就是两手拉紧,肌肉紧张,胸背不能放松,不容易上下拉伸充分。

第八势:盘箩卸粮

此势即韦陀十二势“三盘落地”。

此改也是为了简化,弱化了上下起伏。

其动作为:

左脚左迈一步,变马步,屈膝下蹲,上身端正,两手在腰胯两侧,肘弯曲,如托重物,掌心向上;同时吸气;

然后翻掌向下,呼气,如按重物。

然后起立变肩宽,再重复4-10次。

此法侧重于下肢锻炼,导引义不足。建议,可增加起伏动作,即马步上托身体随呼吸站立;然后呼气下按,身体下蹲。

第九势:围茓囤粮

此势即十二势之“青龙探爪”,也进行了简化。

动作为:

肩宽站立,左手握拳于左腰间,右手变勾手;

身体左转,右手左探,随身体前倾向左下探,配合呼气;

然后,身体起立,右勾手向右画平圆,平行于身体前侧,配合吸气;

然后右手变拳收回右腰间。

换左手勾手右探,前倾,再起立左画圆。

重复4-10个呼吸。

此势与体育版类似。

第十势:扑地护粮

此即十二势“卧虎扑食”。

此简化非常值得推荐,因为动作更简单,容易操作。

其动作为:

左前迈一步,变左弓步,上伸前倾,两手按地膝盖前,眼看前下方;

吸气,两臂伸直,头上仰;

呼气,两臂弯曲,胸部下落;

然后起立,换右弓步。

如此重复4-10次。

不能按地,也可按膝盖。这非常友好。

第十一势:屈体捡粮

此势即十二势“打躬势”。

其动作为:

肩宽站立,两手抱头,鸣天鼓几次;

然后配合呼气,前倾,头探膝间,身体放松,尽量下探;但不要故意用力;

配合吸气,上身起立。

如此重复8-10次。

第十二势:弓身收粮

此即十二势“掉尾势”。

也进行了简化。

动作为:

肩宽站立,上身前倾,两手掌心向上下推到地;两手背触地时,脚跟抬起,头上扬;

脚跟落地,上身起立,两手随之上托;

重复前倾起立20次。

可自然呼吸。

最后收功,站立,两手臂身前外展,再合十,重复七次屈伸。

请点击关注,

感谢。

卫昌国学

欢迎交流。

2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