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引发热议影片深入人心

若木影视 2018-12-28 13:19:36

导演: 于淼

编剧: 李潇 / 王思 / 王欢

主演: 佟大为 / 马丽 / 霍思燕 / 乔杉 / 田雨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2-28(中国大陆)

简介: 七个好友聚餐,有人提议大家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每一条短信微信、甚至广告弹窗,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数字时代,小小手机隐藏着无数秘密,当聚餐局变成“揭秘局”,当通讯工具化身定时炸弹,嬉笑打闹之后,甜蜜情侣和模范夫妻、多年死党之间还能真诚相待、美好如初吗?这场刺激的勇敢者游戏,你敢玩吗?

意大利《完美陌生人》中国版,基于原故事,加上本土化的喜剧处理,改编的不差。“饱了么”、“兴许发错了呢,我想做菜,少打了个C”、“哪个游戏不穿内衣?是让你回血还是让你增加攻击力”…哈哈哈,马丽和乔杉是最大惊喜,特别是马丽,突破以往对于她恶搞喜剧角色的印象,这一次演了一个“Me too”式发声者,无论是侵犯者发来威胁电话时的心如刀割、被同伴误会在玩SM的笑中带苦、还是爆发后摔破酒瓶子的出离愤怒,用自己的心酸感化别人,第一次看到马丽如此之正,独特造型也为她的气质个性加分,7个主要角色里的演技担当。“跟前任相处是门艺术”,跟手机相处也是一门艺术。原版中描写的人性黑暗面和室内群戏,被改编成了中年直男式的酒桌文化和多余的室外延伸,安全无害还能讨喜。男女关系这个恒古话题,毫不意外的演变成了“求生欲”的那套价值观。奚梦瑶的角色不就是活脱的屌丝意淫吗?角色的愚蠢甚至可以忽略掉奚梦瑶演技的无法忍受。被取代的同性元素,适时的提醒着我们,过审和让主流观众认同的临界点在哪里,在这点上倒是很会投机。

从啤酒、烤串到家庭、职场、艺术再到孩子教育、老人压力,《来电狂响》借了原版的框架填入了我们自己的中国式情绪,改编的刚刚好,喜剧和戏剧融合在一起比原版多了很多趣味。当然最喜欢的是新加入的“城市人”群像部分,直戳泪点,说真的,看了一部喜剧,我却哭了五次。中国版里竟然真的保留了原版中同性恋相关的情节,处理的很巧妙,而且这部电影里,还有一处改编让我特别兴奋,不知道眼尖的大家有没有看到楼下婚礼现场的彩虹旗,所以后来有人喊“不要脸”,才有一群人大闹婚礼现场。导演说他把原版中的月全食改成了同志婚礼,这种改编细节放在中国,那可比月全食有爆点,更百年难遇。这样含蓄的改编一方面可以应对审查,另一方面属于导演的夹带私货,算是一个趣味性的彩蛋,同样能完全剧作功能上的任务,这点必须加分!中国版的改编力度很大,编剧也很聪明,他们保留了原版中戏剧冲突的内核,让你觉得观感上很多细节变了,像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又会觉得它和原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的还是原来那个故事。这些本土化的处理让这个欧洲中产阶级气息很重的故事,可以落地之后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国普通观众的生活。、

比较“接地气”的改编:直播打赏、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都是中国当下社会议题。电影选择表现两个不同的世界:餐桌上是中产 阶级你来我往的虚伪套话,餐桌外是困苦的百态人生。由电话联系起、作为间奏的后者无疑更让我感动:直播女孩,快递员,孤死的母亲,高仿道具师…是原先那部偏向戏剧形态的《完美陌生人》所没有的。好于预期,有欢笑也有思考:乔杉的角色贡献半打笑点;马丽的角色从原先的同性恋改编为女强人也有点意思,算讨论了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前半程笑点不断,后半程开始紧张起来,最后的收尾甚至超越了原版。这样一个故事,之所以被各国逐一拿来翻拍,是因为它实在是深深地触及了这个时代中人的痛点,一是夫妻之间的琐碎与提防,二是被社交绑架的无奈与恐慌。在后一点上,国人尤其深有感触,我们这个翻拍版走得也更远,片中每个人物藏起的秘密,每一次都在掏我们的心窝。到最后,人人都还是得卸下伪装,坦诚地做回自己。预计会成为今年贺岁档最大爆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