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峰峰爸
一位朋友,他是儿科医生。
周末那天,正好碰面吃了个饭,也聊到了关于宝宝养娃模式。
站在父母的角度,其实都是希望宝宝能够养成好的习惯,不希望宝宝的陋习出现。
一旦宝宝有不良的习惯出现,就会立马的干预,对宝宝的管控是比较严苛的。
但是,朋友医生说:有些习惯虽然不被待见,但也是宝宝的天性,自然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有帮助的,“散养”的宝宝反而智力以及认知上面会更有优势。

对宝宝的约束越小,自然宝宝的智力会越高,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的。
当然,每个宝宝的性格是有差异的,性格活泼的宝宝自然也会散发出这样的天性,妈妈们应该要了解:
宝宝爱吃手,利于大脑发育;
宝宝爱打人,利于探索发现;
宝宝爱叫喊,利于语言发育;
……
这些陋习,其实对宝宝的成长帮助是很大的,所以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妈妈们适当的“散养”对宝宝帮助是很大的。

如果过度的干涉宝宝成长表现,不仅会耽误宝宝成长发育,也会毁了宝宝的“灵气”。
毕竟宝宝还不具备有独立的意识,所以很多表现都是可包容的。
在宝宝具备有沟通能力,这样的习惯再改也不迟,以免耽误宝宝的成长发育。
尤其是在新生期0-3个月的阶段,这也是宝宝成长发育速度快的阶段,也是基础期,妈妈们应该要了解。

站在大人的角度,宝宝不良的习惯应该要及时的干预,以免对宝宝造成发育的影响。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很容易耽误宝宝的发育。
所以,妈妈们也要做好功课,应该要适当的满足这些不被待见的表现。
0-1岁,都是宝宝基础阶段,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宝宝养成习惯,这个阶段习惯养成是很难的。
在一岁后,宝宝具备独立意识、思维,此时就要特别的注意宝宝存在习惯养成的问题,这对宝宝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一岁是关键期,也要注意习惯的把关。
宝宝的智力高低,也跟宝宝的大脑发育基础、认知能力方面有关系。
所以,宝宝的表现无论是好还是坏,都能够帮助宝宝提高认知、促进大脑发育。
一岁前,都是可控的阶段,妈妈们不需要过早的干预。
你家宝宝是否出现了这些表现?
【图源于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