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光速滑跪后,特朗普得寸进尺,欧盟终于清醒,27国决定反击

迎丝聊历史 2025-04-09 11:05:0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在搅动全球市场。

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对10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首当其冲的越南试图妥协却遭到重击。

欧盟终于反应过来,永远不要对美国抱有幻想,进行斗争才是应对美国无理行为最好的办法。

美国不接受越南“投降”

4月5日,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苏林向特朗普致信,主动提出全面取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然而美方不光没有接受,反而在第二天宣布对越南镀锌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从40%攀至88%。

这让越南彻底尝到了"越让步越吃亏"的苦果,明明已经放弃对美国货征收任何关税,自己最关键的钢铁出口却遭遇更严酷打压。

美国这种"杀熟"行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短短三天内,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出现熔断,全球金融市场市值蒸发5.4万亿美元。

越南股市更是一路暴跌,单日跌幅超过7%。

这种急风骤雨般的攻势下,长期与美国交手的中国第一时间发起反击,中国商务部在4月3日宣布,对原产美国的进口商品全面加征34%的报复性关税。

中方明确表示:"七年的贸易战足以证明,只有正面抗衡才能守住发展权益。"

事实上,特朗普的意图根本不是寻求所谓的对等关税这么简单。

2023年越南对美出口额高达1320亿美元,进口额却只有131亿美元。

当越南提出"互免关税"时,美国立即意识到这会加剧其贸易逆差,即便完全开放市场,越南对美国的商品输出量仍是美国的10倍。

这种绝对不平衡让特朗普政府直接撕破脸,特别是发现越南131亿美元进口额中约90亿属于美国能源产品。

如果同意零关税,美国的化石能源巨头非但赚不到钱,反而要为其他产业付出代价。

而且,美国对越南的剥削远不止如此。

美国劳工部长德雷默在4月5日坦言:"白宫正在推动越南、柬埔寨的服装厂转移回美国。"

这等于明说要掏空越南的制造业根基。

数据显示,越南制衣业提供着全国三分之一的就业岗位。

若按美国要求转移生产线,越南将瞬间倒退到农耕社会。

但当前越南能做的只有硬撑,其钢铁企业每向美国出口一美元产品,需要缴纳0.88美元税款,完全切断了企业生存空间。

欧盟开始觉醒

危局之下,欧盟终于开始觉醒。

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批评:"美国的蛮横行径正在摧毁国际经济秩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宣布欧盟已准备好应对措施,绝不退让。

据路透社4月6日披露,欧盟27国正就一项涉及28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清单达成共识。

这份清单精准打击美国特色产品:不仅包括牛肉、小麦、木材等大宗商品,甚至覆盖口香糖、牙线、吸尘器和卫生纸等日常消费品。

首批制裁措施预计在本月前生效,意味着美国出口商将面临平均25%的加税。

不止如此,美国企业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苹果公司首当其冲,其股价在关税消息公布后暴跌15%,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原因是iPhone手机90%的组装仍依赖中国工厂,若按现行政策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每部手机成本将增加360美元。

更糟糕的是,苹果尝试转移至越南的耳机和电脑生产线也遭遇重创,当地工厂生产AirPods的成本因美国自身加税政策飙升46%,导致部分项目被迫暂停。

除此之外,这种自相残杀的局面也正在动摇美元根基。

欧盟已在内部商讨停止使用美元结算对美贸易,此举可能直接切断支撑美国金融霸权的命脉。

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美出口额预计达3656亿美元,如果这些交易改用欧元结算,相当于在美元体系上撕开巨大缺口。这不仅威胁到美国国债市场,也将动摇全球对美元的信心。

中国的应对策略显示出强大韧性。通过五年"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中国国内市场已完成系统性升级。

当前中国通用机械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85%,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2%。

在维护本土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与160多个国家建立紧密经贸合作,形成价值21万亿美元的超级市场网络。这使得中国在贸易战中既能守住阵地,又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历史正在给出明证: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中国对美顺差为3233亿美元;到2023年,这个数字不减反增达到3960亿美元。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产业链转移的设想正在落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从2018年的28%升至2023年的31%。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占比仅从16.6%微增至17.2%。

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单边霸凌无法改变经济规律。

全球反制行动正在形成合力。

继中国、加拿大之后,欧盟的加入使得对抗美国关税政策的阵营覆盖全球近60%经济总量。

这种规模的反击将产生乘数效应,美国需要支付的年度关税成本预计突破800亿美元,而其盟友体系已产生严重裂痕。

当前的博弈态势展现出清晰走向: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转嫁国内矛盾的做法正遭遇全面反噬。

越南急于妥协反而被痛打的教训警示各国,面对强权霸凌唯有团结抗争才有出路。

随着中欧两大经济体联手反击,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重组,建立在单极霸权之上的旧秩序正在崩塌。

这场较量最终揭示的真理是:国际规则从不由强权单方面制定,互利共赢才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特朗普终将失败

这场关税大战彻底暴露了特朗普最大的误判:以为通过加税就能逼制造业回流美国。

可资本从来都是"哪里有肉往哪跑"。就算给越南产品加88%的税,就算逼苹果搬回美国,这些企业在国内根本活不下去,美国工人工资是越南的8倍,地价是中国的3倍,产业链完整度更是差了好几个档次。

看看现实案例就知道:富士康当年被特朗普忽悠去威斯康星州建厂,说好投资100亿创造1.3万岗位。结果七年过去只建了个仓库,雇了不到1000人。

原因很简单:在美国生产显示器的成本比深圳贵40%,资本家宁可违约赔钱也不当冤大头。

现在苹果面临同样困境,库克宁愿交着30%关税继续在中国生产,也不敢真把工厂搬回美国。

还有更致命的软肋:美国连基础工业品都造不利索。

就拿越南被加税的镀锌钢来说,美国本土生产这类产品需要从中国进口焦炭、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成本比直接买越南货贵60%。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刚宣布加税,美国建筑商就集体抗议,他们宁愿继续进口越南钢铁,也不愿用国产货耽误工期。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关税逼回流"的路数纯属异想天开。

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不会因为总统喊口号就给美国"扶贫"。

现在全球制造业已经形成"中国技术+东南亚制造+欧美市场"的金三角格局,这种配置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

即便各国都被迫加征关税,最终成本还是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沃尔玛的吸尘器涨了价,福特汽车因为零件贵要裁员,这些都在刺痛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现在连美国自家企业都在造反。特斯拉把上海工厂产量增加三倍,亚马逊继续扩建菲律宾数据中心,英特尔坚持在中国投资芯片封装厂。

这些商界巨头的选择说明:没有资本家会为政治口号买单,利润才是他们永恒的追求。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看似威风,实则砍断的是自家经济的命脉,当全球供应链真的重组完成,美国被排除在外时,"工业回流"的泡影就会彻底破灭。

——THE END——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冯德莱恩:欧盟表示愿与美方谈判 提议取消工业品关税

观察者网——越南递出零关税“橄榄枝”示好,特朗普顾问不屑一顾:这对美国毫无意义

界面新闻——科技早报|微软否认停止在华运营;苹果短期内不会在美国组装iPhone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