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遭受境外网络攻击”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于宣布,对3名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犯罪嫌疑人凯瑟琳·威尔逊、罗伯特·思内尔、斯蒂芬·约翰逊进行公开通缉。此举不仅彰显了我国依法严厉打击境外网络攻击窃密犯罪的决心,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任何损害中国网络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据悉,在亚冬会遭受网络攻击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亚冬会赛事网络安全保障团队迅速行动,及时向哈尔滨市公安局提交了遭受网络攻击的全部数据。哈尔滨市公安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网络攻击溯源调查工作。
经技术团队层层溯源后发现,此次针对亚冬会的网络攻击,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组织实施的。为了掩护其攻击来源和保护网络武器安全,美国国家安全局依托所属多家掩护机构,购买了一批不同国家的IP地址,并匿名租用了一大批位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服务器。这种复杂的网络架构和隐蔽的攻击手段,无疑增加了溯源的难度,但哈尔滨市公安局的技术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追溯到了源头。
调查发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赛前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亚冬会的注册系统、抵离管理系统、竞赛报名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上。这些系统用于赛前开展相关工作,保存有大量赛事相关人员身份敏感信息。

随着亚冬会的正式开幕,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网络攻击也达到了高峰。此时,攻击重点方向转为赛事信息发布系统(包括API接口)、抵离管理系统等关键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为赛事过程保障的重要基础,一旦遭受破坏,将严重影响亚冬会的正常运行。然而,在哈尔滨市公安局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攻击并未得逞,确保了亚冬会的顺利进行。
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局还将攻击范围扩大到了黑龙江省内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国防科研院校等重要行业,其意图十分明显: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并窃取相关领域的重要机密信息。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攻击行为,无疑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调查过程中,技术团队还发现,亚冬会期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向黑龙江省内多个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定设备发送了未知加密字节。这些字节疑为唤醒、激活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提前预留的特定后门。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在网络攻击方面的深厚底蕴和险恶用心。

进一步调查还发现,这3名美国特工曾多次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网络攻击,并参与对华为公司等企业的网络攻击活动。同时,技术团队还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也参与了本次网络攻击。这两所高校在网络防御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但其背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背景,却使得它们在本次网络攻击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哈尔滨市公安局表示将坚决依法打击境外势力对我国网络攻击窃密犯罪活动。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凡向公安机关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以及配合公安机关抓获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快案件的侦破进度,也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安全无小事,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防范意识。只有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水平,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