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酒“一把手”行政级别有多高?这些例子让你秒懂!

选酒司南 2025-02-24 14:39:50

在中国,白酒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张当地经济名片。许多知名酒企的“掌门人”看似是企业老总,实则行政级别堪比政府高官。

他们的调任轨迹藏着“政商跨界”的玄机,有人从市长转岗酒厂董事长,也有人从酒厂升迁至省级部门当局长。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揭秘这些“酒老板”背后的干部身份。

1. 茅台:正厅级

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天花板”,其地位不仅体现在市值上,更反映在一把手的级别上。茅台集团隶属贵州省国资委,一把手通常由正厅级干部担任。

例如,第七任董事长高卫东曾任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正厅级),第八任董事长丁雄军调任前是贵州省能源局局长(正厅级)。虽然外界常误以为茅台是“副省级单位”,但其正副职任命权仍在贵州省政府,只有极少数情况会高配至副省级(需中央批准)。

茅台的一把手级别,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或省发改委主任,妥妥的“省里大员”。

经典案例:2015年,时任仁怀市(茅台所在地)副市长的李保芳被调任茅台总经理,从副厅级干部跃升为正厅级董事长,足见茅台在地方经济中的分量。

2. 五粮液:副厅级

五粮液虽是宜宾市国资委下属企业,理论上属正处级,但因其年营收超千亿的“经济顶梁柱”地位,一把手往往高配至副厅级。

例如前任董事长李曙光调任前是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副厅级)。这种“低单位高配”的模式,类似于县委书记兼任市委常委——级别虽不算顶尖,实权却不容小觑。

有趣对比:五粮液董事长的副厅级,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而宜宾市委书记也不过正厅级。可见酒企一把手的“隐形地位”。

3. 汾酒:正厅级

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与茅台同属省属正厅级国企。

其董事长常由山西省委直接任命,比如现任董事长袁清茂此前担任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副厅级),调任后级别升至正厅。这种从政府要职转岗酒企的案例,印证了“经济重企一把手=省管干部”的潜规则。

跨界范例:2021年,袁清茂从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调任汾酒董事长,从修路的“工程专家”转型为酿酒的“行业舵手”,引发政商两界热议。

4. 泸州老窖:正处级

尽管泸州老窖与五粮液同属四川浓香型白酒“双雄”,但其行政级别仅为正处级(隶属泸州市国资委)。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市场影响力——毕竟,县委书记也是正处级,而泸州老窖的年营收却是许多县的数十倍。

这种“级别不高、能量不小”的现象,恰似一个低调的“经济强县”。

5. 洋河:正处级

洋河作为宿迁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一把手通常为正处级。不过,洋河的成功更多依赖市场化运作,而非行政级别加持。这就像一位“草根企业家”,不靠级别靠实力,硬是把企业做到行业前三。

6. 习酒:从副厅到正厅

习酒原本是贵州省管副厅级企业,但2022年脱离茅台集团独立后,最近直接升格为省管正厅级单位,与茅台平起平坐。

现任董事长张德芹的级别也从副厅升至正厅,堪比省财政厅厅长。这一跃升,堪称“酒企升迁教科书”。

7. 古井贡:正处级

古井贡酒隶属安徽亳州市国资委,一把手为正处级。其董事长梁金辉虽无显赫行政背景,却凭借市场策略将古井贡带入百亿阵营,证明“级别不是万能的”。

8. 西凤酒:正处级

西凤酒作为“四大名酒”之一,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但它的行政级别却相当低调——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国资委,一把手通常为正处级。现任董事长张正从基层销售一路晋升,没有政府任职背景,这与茅台、五粮液“官员空降”的模式截然不同。

西凤酒2023年营收破百亿,而宝鸡市同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约90亿,相当于一家酒厂“养活”了一座城。不过,西凤酒也因级别限制吃过亏:2016年试图IPO时,因股权纠纷和内部管理问题被证监会否决,侧面反映出“低配行政资源”对市场化改革的掣肘。

9-10. 郎酒、剑南春:无级别

这两家企业均为私营企业,不存在行政级别。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是白手起家的商人,其决策无需经过国资委审批;剑南春的实际掌控者乔天明(已卸任)也曾因完全市场化运作引发争议。它们的成功印证了“没有级别,也能闯出一片天”。

为什么酒企领导要有行政级别?

中国大型酒企多为国企,其一把手常由组织部门任命,级别高低与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直接挂钩。比如茅台年纳税额占贵州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其董事长自然需匹配高级别干部来统筹资源。

此外,高级别干部调任酒企,既能发挥其政商协调能力,也隐含着“退休前待遇安排”的考量。

从正厅级的茅台到无级别的郎酒,不同企业的“江湖地位”既受历史沿革影响,也取决于能否在市场中杀出血路。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