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汉献帝接回许昌,为霸业打下基础,得到的好处非常多
汉献帝前半生颠沛流离,一开始落在董卓的手中,董卓想要让他迁都到长安,好加强对他的控制,但是他逃回到了洛阳。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想把汉献帝抢到手中,好巩固自己的势力。最后还是曹操抢先一步,把汉献帝迎回了许昌。曹操如此做,给自己的霸业打下了基础,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此时的曹操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就缺汉献帝这样一份“名正言顺”。
首先,汉献帝被曹操迎回许昌,等于是做了曹氏集团的“人质”。此时天下大乱,但是大家对皇帝的尊重还是存在的。尽管汉室的统治力已经非常薄弱了,但是士族阶级为汉室依然十分尊重。如果曹操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发布命令的话,其他人就不太好违背了。如此一来,曹操就站在了一个很有利的位置上,让自己的命令有所出。虽然是“挟天子”,但是曹操对汉献帝也不得不敬重,毕竟他需要汉献帝这样一个“人质”。
第二,曹操要图个“名正言顺”。刘备称自己是刘皇叔,自诩为汉室正宗,又因为为人宽厚仁德,因此赢得了不少的人心。而曹操却没有这样的名正言顺,从这方面来看是逊色于刘备的。他选择把汉献帝迎回来,也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曹操本来就是汉臣,如果选择依然做汉臣,以效忠天子的名义去平定天下,自然比打着他自己的旗号出征要好得多。
第三,汉献帝之所以被迎回,也有荀彧在起作用。荀彧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臣之一,荀彧对曹操说,如今汉献帝的处境很难,百姓也很怀念此前安稳的生活。如果此时把汉献帝接回来,会让老百姓心里觉得踏实。如果等到别人把汉献帝抢走,我们到时候再想行动,可就错过了时机了。听了荀彧这番话,曹操如醍醐灌顶,马上就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回了许昌。
在把汉献帝接回来之后,曹操也确实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对汉献帝是很优待的。虽说在曹操这里,汉献帝依然只是傀儡,但是相比较之前的生活而言,他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据说曹操也很惧怕汉献帝,有一次汉献帝叫来曹操问话,问曹操是不是想要取代自己,把曹操吓得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从这些细节上不难看出,虽然曹操把汉献帝接回许昌,是有很多的目的的,但是他并不敢冒犯汉献帝。事实上终曹操一生,他都没有称帝,而是一直做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