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再探柳州,本地人“小阳姐”说,“你都来第三次了,城区好吃的螺蛳粉肯定都吃遍了,咱本地人爱吃的又得赶集才能吃到,可惜这次你时间不凑巧”。
“那这次带你去吃点不一样的吧。”

一大早起来(其实也不是很早),上午十点集合,开车去了“环江旅游码头”。
柳州城中区的范围挺有趣,如果仔细看地图的话,城中区有一小块地方在柳州最中心,柳江自北向南兜了个急弯,陡然北上,到了环江旅游码头那块再急转直下,画个大圈。这一圈下来,城中区面积就大得很了。

虽然还在城中区,可一路上的农家乐和村镇让我觉得,这已经到郊区了。
这里离市区二十来公里,据说做的都是周末的生意。早市不早,十点多了,这儿才开始热闹,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三角粉”。

三角粉以贺州最有名,柳州街头做三角粉的不多,难怪跑这么远来吃。

手工的粉皮包上猪肉、木耳等馅料,装碗后,大把的配菜和调料不要吝啬,全部加上,吃得就是一个丰富多彩。



芋头糕,煎至两面金黄,馅料丰满可见,辅以诸多调味和配菜,脆香软糯。

刚摘下的假蒌叶,青翠欲滴,裹上鸡蛋面糊油炸。炸好后滤掉油,撒上椒盐辣椒粉,咬开那层清脆,香味弥漫,柳州版“天妇罗”名不虚传。


虾饼都是现炸的,新鲜的小虾炸得脆香,饼身有几分糯劲,在脆与糯之间徘徊。

在柳州怎能缺少露水汤圆?
这可能是我见过最大的汤圆,个头堪比鹅蛋,里面的馅料是咸的,放了大头菜或是梅干菜,香菇木耳之类,一口下去,软糯鲜香。


美食码头最会营销的恐怕得属这家“五彩糯米饭”,看我们在拍照,立马摆出一竹匾,五彩稻米摆出的“三月三”图画赫然眼前。

五彩饭用的是天然色素,密蒙花的黄、紫蓝草的紫、苏木的橙、蝶豆花的蓝以及枫叶的黑。



将这五色夹杂各种配菜,捏成一个饭团,先不说味道如何,新鲜感那是十足了。

油炸的东西吃多了,来杯雷公根甘蔗汁去去火。

广西大山楂,不同于北方红色小山楂,这儿是青色的,像小苹果。
跟红糖一起熬,切成小块,直接吃或者泡水喝是一绝。

吃得太饱,中午赶在最晚的点在附近吃了一家颇有特色的农家乐。
这家名为“悦橦”的店,集烧烤、团建、农庄于一体,坐落柳江边,环境优美,价格有些小贵。

招牌原汁水蒸鸡,肉质的鲜嫩没得说。鸡皮紧致,鸡肉弹牙,“鸡有鸡味”,走地鸡没错了。
一盘韭菜炒上饱满的河虾,河虾脆口,若是来上一壶好酒,岂不美哉。

市场上买了一份木薯片,让厨房加工了一下。在柳州我挺爱喝“木薯羹”,但这种炒木薯片是第一次吃。

如果不是本地人小阳姐带领的话,我自己恐怕不会去吃这家连锁的“铛牛佬”,这家据说是柳州老派做法。

店门口一侧是档口,摆满了各种新鲜牛肉牛杂、猪肉猪杂。

有新鲜做保证,怎么可能不好吃?

鲜牛肉牛杂腌制一下,用来打火锅。
红白两色鸳鸯锅,红色那边并不辣,偏酸,里面有一味特殊的酸料:“芋蒙酸”,也称“芋苗酸”。芋蒙就是芋头的茎秆部分,去皮后制成的酸,是多少人童年的回忆。

牛肉牛杂下锅后,看着煮着有点卷就能吃了,蘸些调料,酸辣也难掩盖鲜甜。

部分牛肉牛杂,白灼后做成了凉拌菜,不同部位的口感和滋味各不相同,清脆爽口则是统一的。

小阳姐还带我们去了一家店“一鱼三吃”,名为“阿强狗肉麻辣鱼”。

所谓三吃则是三种做法,鲜掉眉毛的鱼汤、酥脆的炸鱼骨以及嫩滑的麻辣鱼片锅。这种麻辣并非川味的麻辣也非贵州酸辣,她们称之为“柳州味”。

在柳州吃汤锅,主食少不了切粉。往锅里烫熟,再淋上一勺“狗酱”,那才地道。狗酱是店家秘制的调料,有些人会用来拌香肉吃,所以称为“狗酱”。


吃完后特意留了点肚子,要去“鲜螺坊(前锋总店)”吃碗炒螺蛳粉。
新手去柳州吃“煮螺蛳粉”,老手去柳州吃“炒螺蛳粉”。

炒螺蛳粉上桌,螺蛳粉该有的味道这里都有,多出来的是浓郁和锅气。干爽的粉条伴着酸笋、鸡蛋、木耳、螺蛳的香味,肚子最后一点空间被填满。

别急,还有一盘酸笋炒鸭爪。虎皮鸭爪饱吸了汤汁的浓郁,酸笋香甜脆爽,味道周正,在柳州,会吃的人都能找到“手工发酵”的酸笋。

要走那天,上午还有点时间,正好酒店离“青云民生市场”非常近,就去逛了逛。这儿的烟火气堪比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品类繁多,人气旺盛,逛得停不下来,差点误了高铁。

市场在一片民居之间,民居群又在闹市之中。七拐八弯的巷子,两旁全是摊位,柳州的各种特色都能在这里寻见。


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各类半加工食品数不过来。


广西特产土红糖,真空包装,适合做伴手礼。

每种食物都认识,但是在柳州,有柳州“形态”!
包得鼓鼓的方形粽,个头小小的青皮“山鸡蛋”,西红柿红得自然,空心菜绿得坦然。

宝藏小店,深藏集市之中。

“青云鱼行老大米粉店”的烫粉,都是本地人在吃,价格便宜,给料十足。有爽口肉,肥肠、叉烧等等,你可以什么都要一点,价格还是那个价格。


“十八婶芝麻糊店”,为的就是那碗芝麻花生糊。

这份两掺的糊糊,醇香浓郁,口感极其细腻,无渣。

从卖菜的市场出来,还有一条美食街,花花绿绿的美食,把传统与网红结合一起,美食也要与时俱进嘛。


我走到了一家“广西公文包”的店门口。

老板的广告词:“自家酿的,没什么度数”!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我只知道:“喝时甜甜的,喝完癫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