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战很有意思,敌对双方一个误判,接着一个误判。
坐拥十万军队的王超那边,一直迟迟不来支援。
辽军主将被射死,宋朝这边一点都不知道,宋真宗只是知道王超的援兵大概率是来不了,澶州恐怕是守不住,随时准备跑路。
而辽军也不知道王超援军一动不动,萧太后时刻害怕被北宋援军反包围。
麻杆打狼两头怕,在双方的误判中,误打误撞达成澶渊之盟。
可惜吗?又可惜又不可惜!
——关注信陵公子,笑谈天下大势和历史。
(十四)萧燕燕萧太后
在北宋汴梁的朝堂上,在寇准、毕士安的坚持下,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调兵遣将、兵出汴梁。
而与此同时,蓄谋已久的辽国并没有闲着,从1004年闰9月开始,萧太后、辽圣宗母子御驾亲征,以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为先锋,向北宋境内发起攻击。
萧太后给辽军制定的战略就是,骑兵在河北地区进行远距离战术打击,获胜后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快速突进包围宋朝的东京汴梁,速战速决。
萧太后就是杨家将中的一号大反派萧燕燕,杨家将是演义小说,但在历史中,她比杨家将中的表现还厉害。
辽国建立的时间比较早,在916年五代梁朝时候,趁着梁晋争霸,辽太祖阿保机就建立了辽国,比北宋开国早了近半个世纪。
到萧太后主政的时候,辽国已经成为东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史书上说“东抵大海、西极流沙、北至朔漠、南至长城”。
萧太后重用汉人韩德让,整顿吏治、休整军备、劝课农桑,在辽国营造了“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的发展环境。
而且她还削弱辽国军事贵族的实力,大力提拔萧氏亲族,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军政集团,对外战争的组织和动员力量非常强大。
当时的辽国可谓兵强马壮,国势强盛,所以从宋太宗时期,北宋基本上处于被压制状态。
这次萧太后母子御驾亲征,辽军绕过了北宋重兵把守的镇定两州,从高阳关突破,直扑汴梁,路上能快速攻破的城池就攻破,一时攻不下的就绕过去。
同时,萧太后仿照李存勖灭后梁的故事,分兵一支直扑山东郓州,企图趁其不备,偷袭汴梁。
萧太后的战略和军事部署不可谓不厉害,陆续攻破深州、铭州,短短两三月的时间便直抵澶州城下,距离东京汴梁不过百里之遥。
辽军只要攻破澶州,就能兵临汴梁,到时候俘虏宋朝君臣北归也好,签订有利于辽国的城下之盟也罢,主动权都在辽国的手里。
可就在这个时候,偏偏出现了意外,在澶州城外,辽军的先锋主将萧挞凛被意外射死了。

(十五)西北望 射天狼
前面说过,河北军情紧急的时候,宋真宗派了两个人领兵来澶州支援,一个是李继隆、一个是石保吉。
李继隆为人谦谨好学,又擅长骑射,智谋过人,跟着宋太祖、宋太宗征战南北数十年,为北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北宋初年时候的名将。
他还是宋太宗的姐夫,是宋太宗第三个皇后的哥哥,按照辈分,宋真宗需要称呼老李为舅舅,拜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出判许州。
1004年,李继隆的妹妹、明德太后李氏病重,真宗诏令他入朝探视,九月,又参与明德太后的葬礼。
正好这个时候,辽军大举南下,澶渊之战爆发,宋真宗最终决定到澶渊亲征,李继隆不顾年事已高自请扈从。
老将知兵,宋真宗觉得李继隆的资历与威望都够,就任命李继隆、石保吉威驾前东西排阵使,先行赶赴澶州,陈兵于澶渊北城之外。
石保吉也是将门虎子,北宋开国名将石守信次子,虎父无犬子,更重要的是石保吉这个人与李继隆的关系还比较好,两人相互欣赏,在战场上更能相互支援。
辽军数万骑兵急攻澶渊,李继隆与大将石保吉率军抵御,成功防御。
辽军贵在速战,僵持了几天后,主将兰陵郡王萧挞凛就有点着急了,自己是先锋被阻隔在城下,这萧太后、辽圣宗的中军马上就要来了,实在是没有面子啊、
也是仗着自己武勇,没有将北宋兵将放在眼里,萧挞凛就带着数十骑兵到澶州城下勘察地形。
城头的宋军大将张环正在巡视,看到辽军十余匹战马在城下指指点点,恰好旁边就部署一张床子弩,就摇动弩弓,机关发动,十余支弩箭爆射而出。
一支弩箭射中萧挞凛头部,当场暴毙,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正两军对垒的时候,主将被射杀了,赶到澶州城下的萧太后大惊失色,又悲又疼,但还不能声张。
只是命令大军停止攻城三日,为萧挞凛秘密发丧,免得动摇军心。
所以,萧挞凛被射死,宋军这边并不知情,只是觉得射死了辽军一个寻常将领而已,这在激烈的攻守中太平常不过了。
胜利的天平已经悄悄的向北宋倾斜。

(十六)出将入相
公元1005年1月20日,在宰相寇准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的坚持下,宋真宗最终渡过黄河,来到澶州北城门楼。
远近士兵看见皇帝的黄罗伞盖,欢呼跳跃,用刀剑敲击着盾牌山呼万岁,欢呼声传到几十里外,辽兵面面相觑,惊惧的难以维持阵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在众将士山呼万岁的声音中,宋真宗也被战场上的气氛感染,暗自庆幸幸亏寇准等人的坚持,自己才没有怂。
在北城门楼上,宋真宗当场下诏,把军中事务全权委托给寇准,允许其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众将士大喜,都知道寇准精明强干,又是强硬派,自然乐于听命。
宋真宗回到南城行营,留下寇准在北城坐镇指挥,终是心里不踏实,就派亲信宦官过来探看情况。
宦官过去一看,呵呵,寇准正在城楼上和杨亿喝着酒吃着火锅,吃到高兴处,还吼起了秦腔。
杨艺这个人也不简单,是北宋三大神童之一,是宋太宗选拔培养后成材,现在是宋真宗的高级文字大秘,皇帝的诏书都是他写的。
宦官鼻子都气歪了,嘴里说完了完了,一路小跑回来将寇准不靠谱的情况告诉宋真宗。
宋真宗刚开始也是有点懵,后来哈哈大笑,寇老西这么放松,那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呢?过两天,派宦官再去打探。
这次宦官来的的正是时候,敌人数千骑兵迫近澶州城下,寇准一点都不含糊,果断命令当朝第一猛将李继隆领兵迎击,杀死俘敌大半。
宋真宗听到宦官带回来的消息,大喜,信心大涨,又几次去北城慰问将士,宋军气势日益高涨,由以前的被动防守开始主动进攻,双方互有胜负。
相持了十几天,辽军萧太后这边也急了,毕竟是深入敌境啊,不能快速攻破澶州,自己就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当时河北这边的军事力量有三股,在澶州这边,辽军有18余万,剩下的2万去攻打山东去了。
而镇、定及高阳关那边王超十万雄兵,还有宋朝各地过来支援的各路兵马,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了,那样辽军就陷入反包围之中了。
而换消息接踵而至,分兵攻打山东郓州的辽军也是处处受阻,没打到郓州就打不动了。
久经沙场、很识时务的萧太后有点动摇了、、、、、、、

(未完待续,欢迎点赞关注并转发,虽然流量聊聊,但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