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出生,四川仪陇县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军校毕业后担任陆军第19镇第37协(统领:蔡锷)第74标(标统:罗佩金)第2营(管带:刘存厚)司务长(相当于排长)。
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30日,云南地区陆军第19镇发动重九起义,起义主力是第19镇第37协第74标(第73标未参加)下辖三个营:第一营(管带:唐继尧),第二营(管带:刘存厚),第三营(管带:雷飚)。起义后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唐继尧率领第一营支援贵州后担任贵州都督。后来袁世凯调各省都督入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从北京逃回云南组建了护国军,护国军下辖三个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第一军是由原来第73标二营扩编而成。第二军是由第73标三营扩编而成,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是原来江西都督。第三军是由第73标一营扩编而成,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云南都督。
蔡锷率领第一军攻入四川,同时因为唐继尧原来是贵州都督,唐继尧支持的黔军戴戡也攻入四川。李烈钧率领第二军返回江西转入广东支持袁世凯的龙济光。唐继尧负责留守云南。
四川方面武昌起义后,分别组建了成都军政府与重庆军政府,后来成都军政府与重庆军政府合并,但终归是两批人,也就是两股势力。
袁世凯死后,蔡锷担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后蔡锷在日本病逝,罗佩金担任四川督军,戴戡担任四川省长,此举引发四川人刘存厚不满,其后刘存厚联合重庆的熊克武提出“川人治川”,驱赶在四川的滇军与黔军。
驻川滇军此时下辖二个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辖:第1混成旅(旅长:项铣),第2混成旅(旅长:耿金锡),独立团(团长:田钟谷),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辖:第3混成旅(旅长:朱德),第4混成旅(旅长:金汉鼎),独立团(团长:杨森)
1920年,赵又新的第二军受到熊克武的第二混成旅旅长刘伯承部攻击,同时时任第二军参谋长四川人杨森反水攻击,赵又新阵亡。由此驻川滇军在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的率领下返回云南,随后顾品珍发动兵变,唐继尧宣布下野,顾品珍担任云南省督军兼省长,朱德担任云南省警察厅长兼任宪兵司令。后因为唐继尧旧部反攻,顾品珍被杀,驻川滇军逃到江西,朱德等人原本打牌投靠重庆的杨森,后来因为四川军阀混战,朱德只得离开重庆前往德国留学,朱德在上海见到孙中山,孙中山有意让朱德出面组织驻川滇军攻打陈炯明,朱德认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对此表示婉拒。
1922年,朱德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认识了周恩来并加入了共产党,后因为参加工人运动被德国驱逐,朱德转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6年夏,朱德回国,此时川军杨森与直系卢金山组成川鄂联军反攻鄂西被黔军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击退,朱德前往重庆做杨森的工作,最终杨森同意加入国民革命军。随后朱德与刘伯承,陈毅等人领导泸顺起义,起义军被编成暂编第15军,刘伯承担任暂编第15军军长,后来起义军被川军刘湘打散。
1927年1月,朱德到达江西,担任北伐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北伐第三军是原来由李烈钧护国军的第二军发展而成,因为此时的驻川滇军也分布在江西,所以国民政府将第三军扩编第五路军,朱德担任总参议。同年2月5日唐生智扣押第9军军长彭汉章,将第9军进行分拆,第9军贺龙第1师改编为独立15师,后来扩编为第20军,第9军第二师编入叶挺的第11军,第九军第三师划归黔军王家烈的第25军,彭汉章原本是朱德滇军的老部下,因为被唐继尧重用,所以一直负责驻扎在贵州。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包括: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11军,金汉鼎的第9军,朱德此时的职务是第9军副军长,南昌起义中的原驻川滇军第二军第3混成旅的旧部加入了起义军,另外金汉鼎虽然没有参加起义,但也没有阻挠。
朱德作为当时军中的老资格,在西南地区有着极深的人脉关系,特别是四川与贵州,因为当年滇军与黔军入川的关系,所以在长征中大家都是以和为贵,并没有多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