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发表于《病毒》(Viruses)杂志的新研究[1],科学家从永冻土中分离出13种新的史前病毒,并且成功复活了它们。这些病毒已经沉睡了2.7万年至4.8万年,它们复活之后仍具有感染性,这引发了人们对史前病毒重见天日的担忧。
病毒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们没有细胞结构,无法进行自我繁殖,它们既不是生命也不是非生命。但它们可以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其中的各种材料,复制出新的病毒。
科学家推测,病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它们几乎与生命一起从地球海洋中诞生,在早期生命进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病毒不会形成化石,但要对过去的病毒进行研究,可以去永冻土中寻找。
在寒冷而又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有些地方常年温度低于0℃,就会形成永冻土。这些多年冻土就像大自然的“冷库”那样,可以把过去的东西保存下来,直到有一天重见天日,其中就包括史前病毒、史前动物遗骸。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采集了7份西伯利亚永冻土样本,其中包括西伯利亚狼的肠道、猛犸象毛、地下湖的土壤样本。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这些样本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
从这些古老的永冻土样本中,科学家提取出了13种新病毒,包括潘多拉病毒、巨大病毒、阔口罐病毒,它们都已经在永冻土中沉睡了数万年的漫长时间。由于长期在低温状态下,它们并没有完全失活,科学家成功将它们“唤醒”。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古老病毒不但能复苏,而且仍然具有感染性,可以入侵宿主细胞,在那里进行自我复制。虽然这项实验对人类没有威胁,研究团队发现的史前病毒只能感染单细胞阿米巴原虫,但这引发了人们对永冻土中其他病毒的担忧。
该研究主导者、生物学家让-米歇尔·克拉弗里教授认为,既然能够感到阿米巴原虫的史前病毒是活着的,那么,永冻土中还有其他史前病毒也是活着的,它们复苏之后,也仍然具有感染性。如果人类接触到了几万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史前病毒,我们的免疫系统将面临严峻考验。
过去一百多年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而在高纬度地区,变暖的速度更是在不断加快,永冻土的融化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永冻土中存在大量的甲烷,它们的温室效应远高于二氧化碳,随着甲烷的不断释放,无疑会加快永冻土融化
随着永冻土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融化,科学家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未知史前病毒暴露出来,其中一些也许对人类具有致病性。因此,我们应当警惕这种潜在的风险。
除了未知的病毒之外,克拉弗里教授更为担心的是,永冻土中可能还有更危险的东西——致病细菌,比如引起炭疽热的炭疽杆菌,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命细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它们此前在西伯利亚已经造成人类和驯鹿死亡。
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更多沉睡的危险病原体可能会被重新唤醒,科学家猜测下一次大流行的源头可能就在融化的永冻土和冰川中。
参考文献
[1] Jean-Marie Alempic, Audrey Lartigue, Artemiy E. Goncharov, et al. An Update on Eukaryotic Viruses Revived from Ancient Permafrost, Viruses, 2023, 15(2),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