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学校有光华、柳林两校区:
1.光华校区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2.柳林校区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一、历史沿革
▶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
▶1938年,因抗战西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
▶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
▶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
▶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
▶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
二、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
理学:统计学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工程、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电子商务
法学: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三、2024年招生章程摘要
1.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以单独的院校代号(投档单位)招生。在学校投放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计划的省(区、市),对于填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且服从专业调剂者,视为认可所有在该省(区、市)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相关要求和条件,可按录取规则调剂录取。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学后不得转专业。
2.学校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是教育部2019年批准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双方为西南财经大学和美国特拉华大学。该机构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数学及物流管理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均适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相关录取规则。入学后符合转专业条件者,可根据相关规定申请院内转专业,转入专业必须是在读人数小于教育部批准的最大办学规模的专业,且转入后该专业人数不得超过最大办学规模。
3.学校开设的双语实验班、计算机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金融学(经管国际化创新实验班)的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建议统考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谨慎填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限统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
4.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新财经+新工科”跨校跨学科教育模式,开设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采用“1+1+1+1”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学位证书上注明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5.患有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予录取。
四、转专业政策
第一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须为我校在籍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条 申请转专业前须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
第三条学年全部课程且参加课程期末考试。平均学分绩点按第一次总评成绩计算。申请缓考后暂未取得期末考试成绩的课程,转专业时期末成绩按零分计算。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定向生、委培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
2.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
3.正在休学期间的:
4.应作退学处理的;
5.在处分期内或处分期结束但未解除处分的;
6.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
第五条入校选拔的专业不得申请参加大一结束时的转专业。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可以参加经济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选拔,除此之外不得申请参加入校及大一结束时的转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2024年在陕西专业录取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