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在岁末的凛冬,故乡的九龙湖,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悄然铺展在记忆的深处。远山像是淡墨轻染,悠悠地倒映在澄澈的湖面,与绿水相依,微风拂过,涟漪轻泛,那层层的细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温柔笔触。清新的空气,丝丝缕缕地沁入心肺,带着冬的凛冽,又透着故乡独有的亲切。此时的九龙湖,少了游人的纷扰,寂静得如同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只等有缘人,赴这场与时光的约会。
乙巳蛇年春节的脚步渐近,单位安排的串休,让我满心欢喜地踏上归乡之路。千里迢迢,从大连驱车回到南京浦口区汤泉街道的故乡,仿佛游子投入母亲温暖的怀抱。一个人漫步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独享九龙湖的秀丽风光,那份惬意、欣慰与兴奋,至今回想起来,仍如春日暖阳,暖彻心扉。
九龙湖,静卧于汤泉街道东侧,老山的西北角。回溯到1984年10月,我投笔从戎奔赴部队时,它还叫平坦水库。如今,湖东北侧的平坦路依旧蜿蜒,只是路边的住家已不见踪影,往昔的石子路,也早已化作宽敞的水泥路,承载着岁月的变迁。关于它更名九龙湖的缘由,传说与地理位置交织成一段佳话。明朝开国之初,传言九条巨龙在此出没,朱元璋到此游玩后,修建龙王庙以降龙,百姓们祈愿风调雨顺,于是有了九龙村之名。改革开放初期,水库改湖之风盛行,它便有了如今的名字,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痕迹。
上午九点刚过,我满怀兴致地来到汤泉东的十字路口。右手边,汤泉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大楼映入眼帘,两层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烁着现代的光泽。门前,十一个银色大字呈环形排列,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路对面,汤泉旅游度假区导示牌、度假区简介与地图一应俱全,各个景点和酒店的指示箭头清晰明了,九龙湖的位置一目了然,箭头指向道路左侧。沿着这条路前行,露天小广场和LED大屏在路旁相伴,屏幕上不断播放着旅游宣传风光片,像是在诉说着九龙湖的迷人故事。步行不到四百米,我便来到了九龙湖东南角。这里免费开放,虽不见游客中心,却别有一番自在的氛围。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白色建筑——“爱泡汤泉旅吧(驿站)”。铁栅栏上“行者在野大本营﹒湖畔小厨﹒咖啡”的字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文艺的浪漫。楼前,“汤泉特色农家菜正式开业啦”的广告牌格外醒目,楼后则是露天观景台,站在这里,九龙湖的全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想象着坐在湖边,手捧一本书,让阳光肆意洒落,那份惬意与幸福,仿佛能将世间的烦恼都一一驱散。
九龙湖面积超百亩,涉水面积虽小,却也别有洞天。沿着木栈道绕湖而行,全程不到两公里,脚步轻移间,便能将这一方山水的韵味尽收眼底。我顺时针开启这场寻美之旅,锈迹斑斑的“绿道”导示牌,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标注着九龙湖的景点与位置。右手边,湖面波光粼粼,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光云影;左手边,行者在野占据了湖边的大片空间,这里是收费区域,联排帐篷错落有致,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是野营、团建、划船、垂钓的好去处。我到访时正值运营淡季,行者在野正在维修扩建,那叮叮当当的声响,打破了九龙湖的寂静,却又像是为我的徒步之旅奏响了独特的乐章。
木栈道依湖蜿蜒,石板路穿插其中,像是大地上的脉络。观鸟廊上,虽不见飞鸟的踪迹,但那份宁静,却让人的心愈发澄澈。湖边的芦苇已然枯黄,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摇曳生姿;荷塘褪去了夏日的绿意,只剩下残荷枯枝,却别有一番诗意;水杉树满是金黄,落叶堆积在地面,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曲。几只野鸭子在湖边嬉戏,时而飞速游动,时而扎进湖中,溅起串串晶莹的浪花,为这冬日的九龙湖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一座不到百米的石桥,如一条玉带,连接着湖中的岛屿——如今的湖心广场。岛上经过开发,成了休闲、垂钓的好去处,码头边,游船静静停靠。“我爱南京”的中英文加心字图形,醒目地立在湖边,成为吸引眼球的焦点。它的正前方,行者在野特别设立的“中国国家地理”拍照相框遥遥相对,无论单独取景,还是将两者一同纳入画面,都是绝佳的背景,定格下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
今年南京雨水稀缺,九龙湖的水位不高,湿地公园摇身一变,成了旱地公园。虽少了那份湿润的景致,却也多了一份别样的安全感。我大摇大摆地走在湿地的石板和石头上,枯黄的草木,在冬日的阳光下,呈现出一种质朴而又独特的美,像是大自然用最纯粹的色彩,勾勒出的一幅写意画。
山河水别墅区依傍着九龙湖,占地面积是九龙湖的五倍之多。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公司精心打造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让这片别墅区与汤泉和老山的原生景观完美融合。利用坡地和沟谷的起伏地形,营造出自然生态的别墅景观,使其成为南京最高档的别墅之一。住在这里的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在自家别墅里欣赏九龙湖的美景;或是走近湖边铁栅栏,亦或是打开私人通道,直达环湖游览通道,从多个角度领略九龙湖的风姿,享受这份与自然为邻的惬意。
湖边的柳树,已有碗口粗细,它们静静伫立,见证了九龙湖的春夏秋冬,每一道年轮,都铭刻着岁月的故事。虽值隆冬,它们的倒影在湖中依然婀娜多姿,不难想象,待春暖花开时,柳叶随风飘舞,那又将是怎样一番美不胜收的景象。湖的大坝,如今已改建成交通主通道,靠湖的一侧,一米多高的水泥墙拔地而起,行人在墙上漫步,车辆在墙下穿梭,既防洪抗汛,又保障了行车安全。红、粉、银等多色铝制方管整齐排列,相隔不远,便镶嵌着宣传版,这人工打造的景观,不仅守护着行人的安全,也为往来车辆提供了清晰的辨别标识。大坝靠近驿站的一侧,一座六角亭亭亭玉立,想必是为游人登高观景而建,在游泳季节,这里也一定是安全瞭望的绝佳观察点,守护着每一位来此游玩的人。
汤泉,素有“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亩苗木林”的独特景观。九龙湖,这座“在城市边缘,在山水之间”的世外桃源,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投身于这山水的怀抱,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柔抚慰。如今,九龙湖已然成为故乡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它的名字正随着汤泉街道,荣获全国第一批、江苏第一家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苗木之乡,全国环境优美镇……传向更远的地方 。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笔名海无边、一言、宁浦、王玉,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军官,自由撰稿人,现任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年军旅,3次荣立三等功。曾任中国军事写作协会会员,《中国贸易报》《消费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华建筑报》《海军杂志》等多家报纸及杂志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累计32部,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评论作品1000余篇,获各类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年,撰写各类策划案、相关材料及发表推文超1000余篇(份)。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