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周朝推翻商朝取而代之之后,开始了历史上遭后世诟病的治国之举——分封诸侯国。虽然彼时的周朝弹丸之地,统治区域仅限黄河流域,与后代的大一统王朝相差甚远,但这个时候的诸侯国数量确实惊人的:巅峰时期达到了140个。
面对如此数量繁多、良莠不齐的诸侯国,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老祖宗心里在滴血啊,一直明里暗里地呼唤着拯救中华大地的雄主出现,期盼他君临天下、一统河山,还中华民族一个强大的存在。
至此,一统天下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了流芳千古的天降大任,历代野心家竞相逐之。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完成这个历史性壮举的不是被列为正统的姬姓中原三晋,也不是礼仪之乡的齐鲁之地,而是地处边陲、很不受中原待见、有着“虎狼之国”恶名的秦国。
秦国在秦王政的带领下,踏着六世祖宗给他留下的基业,一举完成了歼灭六国的壮举,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秦王政也自我加冕为秦始皇。中国也自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王朝。
对于秦国,历史学家们往往充斥着贬义的评价,但对于秦国一统天下,却都一边倒地举双手赞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秦国的一统天下,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国,让华夏儿女至少从表明上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事实。
那么再钻一次牛角尖:秦国的一统天下,建立第一个封建集权专制国家,是好还是不好呢?在我看来,没有宣传得那么好,至少在人的生理健康方面,它是一大“害处”。因为它使得官员集体患上了“佝偻病”,并最终毫无保留蜕变成“奴才”。
喜爱看历史剧的人都会对这样一个场景记忆犹新:封建王朝的等级及其森严,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必须行叩拜礼,即便礼毕,也不能挺直腰杆站着,而是“大气不敢喘、佝偻着身子、陪笑的脸”,围着上司团团转。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剧中的官员,大多背驼得十分厉害,脖子似乎被摁住了一样,永远也伸不直。到了封建专制社会的晚期,官员习惯以“奴才”自称,而且更为离谱的是,只有满人才有资格自称“奴才”,汉朝官员是没这个资格的,只能自称臣。
那么封建王朝2000多年,官员集体患上“佝偻病”,最终蜕变成“奴才”,谁之过?
第一个该出来背锅的毫无疑问是封建专制制度。
虽然秦朝一统天下是历史壮举,但它同步带来的专制集权制度却是不折不扣的“历史倒退”。在这种事无巨细的集权制度下,国人的思想较之未统一前更为僵化、闭塞。
之前各个诸侯国并存的时候,每个诸侯国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选择发展道路,故而老百姓和普通人思想独立性保留得还非常好,可以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搞发明创造,也能为国家的治理提供多种参考思路。
故而春秋时期,整个中华大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据此还十分难能可贵涌现出了科学思想:来源于墨家的光学理论、工程学理论,并存于《墨经》之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巨著,受到了荷兰学者弗洛里斯·科恩的高度评价。
但是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民间的思想被遏制住了,除了当权派,其他普通人,包括读书人在内都不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只能无条件服从上级指示。此时,帝国的行动指南成为了少数人维护自己利益的“专利”,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称得上是集权制度下的产物。
第二个该背锅的无疑是孔子极力倡导的“礼”文化。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估计非常不认可,在大家心里,“礼”是一种高尚的存在,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中华大地正是因为有了孔子,有了礼义廉耻,中华文明才能流芳百世,中华大地也成为了礼仪之邦的代名词。
甚至时至今日,有人还觉得:只有中华大地才配得上“文明”二字,其余的都是野蛮之地,因为中华大地有孔子,有礼文化。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嘛?
“礼”制定初衷并不是为了文明、礼仪,而是为了服务于等级制度,从礼的具体做法上可见一斑。拿我们常见的、大家容易接受的作揖来说吧,作揖的大体姿势是双手抱拳藏于胸间,然后朝着对方深深地拜了下去。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头尽可能地低,以彰显自己的谦恭。
那为什么要将头尽可能地低下去呢?这跟现今许多年轻人自谦的“屌丝”是一样的,告知别人:我很挫,比你差,你高我一等,我甘愿当小弟。
寥寥几个简单动作,森严的等级制度意味就跃然而出了。
为此,这种作揖常见于下级拜见上级的场合。下级见了上级赶紧双手抱拳深深鞠一躬,而上级则腰杆一挺、头往后仰,摸着胡须、踱着官步、摆着威严,显然是对下级甘称小弟大大的受用啊。
在老版《三国演义》中的最后一集,司马炎篡位称帝,搞了一个交接仪式,更能说明所谓的中华之礼的“本来面目”。当他登上受禅台,早已等候多时的魏元帝曹奂赶紧双手抱拳对着他重重拜了起来,头压得一次比一次低。这无疑不再说明:你是老大,我以后跟你混了。
如此说来,大伙津津乐道、充满溢美之词的“礼”真的值得你期待吗?难怪“狂人”鲁迅不以为然,他一针见血地点评道:吃人的礼教。
综上,封建王朝2000年,官员集体患“佝偻病”,蜕变成“奴才”,谁之过?一个是封建集权制度,另一个就是披着文明面纱、实则沦为等级制度鹰犬的“礼”文化。
半罐水叮当响!到处都是错误
无论中外,,落后意为着野蛮,
有现实意义
才两千年吗?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到现在三千年了好吗?
最后一段基本正确
大赞[点赞][点赞][点赞]
历朝历代都有忠言进谏,死谏者。唯独一个朝代,清朝没有,还不知道是谁之过吗
把美国的奴隶社会来抹黑美国的今天不觉得很无耻吗?把欧洲殖民者的行为扣在老美的头上不觉得很下流吗...
多民族残杀屠戮压迫都被叫做民族大融合,在权力的产物下哪有绝对的对错
儒家
说的好像秦朝之前的周不这样似的。一个等级森严,不进贡皋矛都会被讨伐的时代,封建礼制确立下来的时代,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的时代,竟然直接无视,连提都不提
人工选择的前提是选择人有生杀大权、给食权、交配权等;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选择人的需求。而自然选择是为了更好适应环境,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安全、稳定的环境让人去接受自然选择。
微信工作群笑而不语
印第安人大屠杀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屈项向天歌?
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多情小宝 20-07-10 关注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图1 《博物通书》封面注明年代:耶元1851年,西医士玛高温译述 “先轸”、“牛肉好吃”等网友认为,《博物通书》本系中国本土的科技著作,被传教士玛高温篡改为从西方向中国传播的科技著作。理由为:1、传教士玛高温是一个传教医生,怎么懂电磁学?2、《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标记不是西文字母,而是“甲、乙、丙、丁”等中国的天干地支。3、《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人物为中国人模样和装束。4、耶元1831年11月,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而《博物通书》著述为耶元1851年,从西方传到中国的速度太快,这也不符合西方技术封锁的特点。5、将电磁称为为“气”,正是中国传统对电磁的描述方式。 以上理由均很有价值,但尚未构成铁证。《博物通书》一共45页,除了宣扬宗教之外,纯为技术描述,若传教士有篡改,实难考证其内容的真正年代。所以本人找来《博物通书》一书详细揣摩,终于找到《
弯腰是下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阻挡
弯腰有赏[得瑟]
秦始皇
你不弯腰?
科举是精英奴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