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生必看!这些大学专业正悄然“退场

宇荫评课程 2025-03-06 14:54:50
去年陪外甥参加高校开放日时,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学生满怀期待地问老师:“老师,我特别想报书法学专业。”老师拿出手机展示动态书法作品,并解释道:“同学,你看过最近超火的《兰亭序》数字复原展吗?这就是我们新开设的数字艺术传承方向。如今这个时代,光有传统技法可不够,得和3D建模结合起来,就业前景才更广阔!”这段对话映照出当下高校专业调整的大趋势。 这些专业,正悄然“退场” 1.公共事业管理:文科生的隐藏“陷阱” 公共事业管理曾被誉为“公务员摇篮”,但近年来就业难问题凸显。一位四川大学毕业生无奈表示:“我们班45人中,真正找到对口工作的不到10人。”岗位需求大幅下滑,中西部许多高校已停止招生,转而开设应急管理、社区治理等细分专业。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尴尬的“四不像” 兰州大学毕业的张同学说:“我这个专业,学编程比不上计算机系,学管理又比不过工商管理学院。”一些院校将此专业升级为“商业数据分析”,闯出新天地。 3.服装设计:被职校生“赶超”的本科专业 杭州做服装生意的王老板提到:“现在打版师傅多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有些本科毕业生设计的衣服虽好看,却不实用。”东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开设虚拟时装课程,紧跟时代潮流。 4.产品设计:逐渐消失的独立专业 小米生态链企业招聘启事上标注“优先考虑智能硬件设计方向”。美院毕业生陈师兄感慨:“我们班32人中,仅6人坚持传统产品设计,其余转行UI设计或投身智能家居领域。”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定位尴尬的存在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表妹吐槽:“我当年学这个专业时,又要学理论又要动手实操,结果考研被当理科生,找工作又被当成工科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开设“智能芯片设计与应用”方向,提前接触行业前沿。 6.包装工程:智能物流时代的“掉队者” 京东亚洲一号仓工程师指出:“现在的包装都带有RFID芯片,方便智能识别和分拣,但传统包装工程课程里不教这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停招包装工程专业,转而开设“智慧供应链与包装工程”微专业。 7.国际商务:褪色的全球化憧憬 广交会跨境电商直播的刘学姐说道:“光懂国际贸易术语不行了,必须会TikTok运营等新技能。”对外经贸大学把国际商务专业升级为“数字贸易创新班”,改造教室为跨境直播间。 8.教育技术学:局限于PPT制作的困境 在线教育课程导演朋友无奈地说:“行业需要既懂认知心理学又会数据分析的课程设计师,但很多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只会做简单课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其改造为“智能教育”方向,增设教育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课程。 9.市场营销:被短视频重塑的学科 MCN机构实习学妹分享:“现在的市场营销完全不一样了,品牌方关注小红书爆文率、抖音完播率等数据。”中国传媒大学开设“数字营销与传播”专业,配备直播设备。 10.书法学:数字时代的“重生” 故宫文物数字化团队工程师笑道:“把书法中的枯笔飞白转化成数据模型很难,需要懂书法又懂数字化技术。”四川美术学院新增“汉字数字艺术”方向,毕业生进入元宇宙内容开发等领域。 专业洗牌背后的关键因素 政策导向的转变 教育部专家比喻:“以前的传统专业像老式火车,动力集中在车头;现在得改造成动车组。”哈尔滨工业大学把焊接专业升级为“智能连接与增材制造”。 产业升级的推动 宁德时代人力资源总监介绍:“我们需要既懂材料化学又会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的人才。”天津大学在电化学实验课中加入大数据预测模块。 高校自身的变革 西湖大学设置7年动态调整机制,生物专业转向合成生物学与智能实验方向。 1.志愿填报的实用策略 培养敏锐的专业洞察力 关注上市公司年报研发方向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新职业,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 巧妙运用“专业组合” 北航考生选择“智能飞行器设计(主修)+艺术设计(辅修)”,培养跨领域人才。 抓住新兴专业机遇 选择国家急需、产业爆发前夜和技术交叉地带的专业,如生物育种、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 2.冷思考:在变化中找准方向 深圳技术大学前两年统一学习“智能系统基础”,后两年自由选择专业模块。成功转型案例通常具备可迁移核心能力、深度参与真实项目和培养跨学科思维等特点。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专业不是找避风港,而是挑选一艘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不断自我升级的船。希望这篇文章能给2025届考生和家长们启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