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很失望,与中国闹翻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的合作至今没看到

大大怪巨怪 2025-04-19 11:16:04

2021年的时候,立陶宛打着“民主”的旗号,跟中国较上了劲,甚至还大张旗鼓地让台湾在他们那儿设了个“代表机构”,想着有了美国和台湾的支持,就能一步登天。

四年一晃而过,半导体工厂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投资的钱打了水漂,就连台湾的支票金额也大幅减少了。

美国那边光动嘴皮子,啥实际行动都没有,而台湾当局呢,不光给了技术,还掏了真金白银,最后还背上了烂账。可到头来,这个所谓的“最铁盟友”连合作合同都不认账了。

立陶宛这次的做法,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那句话:选错边,迈错步,最后连口汤都捞不着。

【撕破脸四年,结果连饭都没蹭上】

2021年8月份,立陶宛在外交上搞了个“大动作”,他们居然让台湾当局用“台湾”这个名字在立陶宛设了个代表处,这简直就是直接跟一个中国原则唱反调。

一听到这消息,立陶宛的媒体上就全是“基于价值观的外交”这类词了,欧美的政治人物们也都纷纷站出来“力挺盟友”,那阵仗,可真不小。

不过没多久,实际情况就给了重重一击。中国外交部迅速采取行动,把驻那边的大使叫了回来,然后在同年的11月份,把两国的外交关系降到了代办级别。

中国立场坚定,谁要动了中国的根本利益,那后果就只有一种:外交关系断裂,级别下调,经济往来也会被叫停。对于那个在很大程度上靠向中国出口维持生计的东欧小国家,这一招可是相当狠的。

立陶宛原本盘算着,只要跟美台搭上边,就能迎来经济合作的热潮,半导体援助滚滚而来,大笔投资络绎不绝,等风头一过,生活还能继续美滋滋。

2022年的时候,民进党那边说他们要帮立陶宛,给了1400万欧元。这钱用来干啥呢?买了立陶宛的红酒啊,小麦啊这些农产品,还说要给他们提供8寸晶圆制造的技术。

立陶宛那边回应得挺爽快,很快就决定了要和本国的Teltonika公司联手,打算建个半导体工厂。

但到了2024年,这项目情况就不对了。Teltonika直接出来说,跟台湾那边的合作全停了。本来计划好的35亿欧元投资,一下子全没了动静。说起来原因也是让人无奈:没地皮、没电力、没钱财、审批也没过,啥都不具备。

立陶宛当初选了边站,现在却只能自己收拾烂摊子。外交方面,他们失去了中国的鼎力支持;经贸上,也不得不和中国渐行渐远。更糟糕的是,因为对中国采取冷淡态度,他们还惹毛了整个中东欧合作平台。

在“17+1”的合作框架下,立陶宛原本是欧盟里头率先跟中国中东欧地区搭伙的国家之一,但现在呢,它却被晾在了一边,没能继续在这个合作圈子里头。

四年光阴流逝,立陶宛没迎来昌盛景象,反倒陷入了孤单境地。它原本盘算着,在大国间的较量里能捞个“道义旗手”当当,可到头来,却像块弱不禁风的小牌子,被狂风一卷,既站不稳脚跟,也无人上前助一臂之力。

【一出场就要价翻倍,结果换来全军覆没】

立陶宛和台湾在半导体领域的联手,从一开始就挺有波折的。

到了2022年年底,由一群曾在台积电工作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给Teltonika整了一个“8寸晶圆代工厂方案”。原本打算投个1.25亿欧元进去,具体分工是:台湾那边负责技术、给人培训和初期的设备,而立方呢,就负责搞定土地、电力,还有出资金。

然而,到了2023年,立陶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希望总投资额能上调至2.5亿欧元,并且台湾方面得承担超过85%的费用。不止如此,他们还额外要求台湾提供电力补贴。

到了2024年春天,Teltonika迈出了更大的一步,他们打算把预算提高到35亿欧元,这里面还包括了第二期的12英寸生产线项目。他们明确表示,想让台湾方面来全面担保这个计划。

台方当场愣住了。这哪是什么技术合作,简直就是搞“敲诈外交”嘛。原本说好的只是转让8寸工艺技术,结果立陶宛现在倒打一耙,既要钱又要技术还要设备,甚至连场地和电网都想让对方一并承担。

另外,立方政府那边一直拖着,不肯批地建变电站,也不给开绿灯,就等着台方全部搞定。

2024年11月份,Teltonika直接宣布说,他们的项目不搞了。官方给的说法是“市场情况有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真正的问题是立陶宛根本没法支撑起一个半导体厂。

当地电量短缺严重,缺额达到了63兆瓦,而土地审批的进程因为环保部门的阻碍一直没能推进。另外,立国的财政状况也亮起了红灯,赤字已经攀升到了GDP的4.1%,根本没办法腾出资金来应对这个问题。

就连立陶宛本国的经济专家也直截了当地说:“这哪是合作啊,简直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台湾那边也变得狡猾起来了。

两年间,数百万欧元如流水般消逝,却只换来了立陶宛议员们频繁的“访台”行动,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却如同镜花水月,一无所获。这一现状让民进党内部陷入了深思,他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在进行真正的“合作外交”,还是仅仅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合作讹诈”对象?

最终结果就是技术没能实施,投资被放下了,名声也给搞砸了。这个原本打着“价值观”旗号的半导体项目,到头来变成了一场双方都受损的尴尬闹剧。

【美国说“撑你”,可支票从没兑过】

立陶宛当年敢跟中国闹翻,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有“美台撑腰”。台湾那边虽然能给点资金支持和意思意思的合作,但真正的后台其实是美国。

2021年那事儿一出,美国国务院立马站出来,大声说要帮立陶宛“对抗中国的压力”。紧接着,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也跟着放话,说要“琢磨琢磨”给立陶宛6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但到了2025年,DFC承诺的那笔资金却始终没到账。经过了好几轮谈判,美国那边只肯拿出1900万美元作为技术合作的咨询费,至于在立陶宛本土进行制造投资、产业迁移或者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压根就没动静。

同时呢,美国那边的资本也是“实话实说”地投资。从2022年开始,像波音公司、中芯美国、AMD这些美国企业,都多次拿“对市场判断不够准”当理由,客气地拒绝了到那边去建厂或者设点。

美国商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这段时间,美国对立陶宛的直接投资,每年增长的速度只有0.9%,这比他们对波兰和捷克的投入慢多了。具体来说,美国对波兰的投资年增长率高达8.1%,对捷克也有6.3%。

立陶宛的高层也开始明白,“美国支持你”的保证,更像是张永远到不了账的空头支票。说到底,美国那边既没项目给,也没订单来,产业链更是影子都没有,能给的只有口头支持和开会邀请。

到了2025年,台湾这个伙伴决定要减少他们在国外援助上的花钱,直接终止了那个跟对立面合作的金钱支援项目。

凯子那边的外交资助一断,立陶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跟中国闹掰,结果是经济上被晾在一边,政治关系冷淡,商业交往更是寒到了极点。

四年时间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没捞到啥战略上的好处,反倒成了“全球政治冒险家排行”的头号人物。啥实惠也没得到,就剩下一场空。

立陶宛和台湾地区的半导体联手计划遭遇阻碍,缺这缺那难进行。中国台湾网报道,时间定格在2024年11月16日。

揭露“台立友好”真面目!民进党给立陶宛送钱送半导体技术?最近的事儿可真让人大跌眼镜!民进党当局那所谓的“台立友好关系”,原来只是假象一场。他们竟然大方地把钱和半导体技术都送给了立陶宛,这事儿可真不简单。你听听,这可不是小数目,也不是小技术。民进党这么做,到底是图啥?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际地位”,还是另有目的?反正咱们老百姓是看不懂了。话说回来,台湾和立陶宛之间的这种“友好”,真的值得吗?民进党当局这么做,到底是为了台湾人民的利益,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政治私欲?这事儿,真得让人好好琢磨琢磨。华夏经纬网也报道了这事儿,看来大家伙儿都着呢。咱们还是得擦亮眼睛,看清事实真相,别被那些花言巧语给蒙蔽了。民进党当局这套“台立友好”的把戏,是时候该收场了!

0 阅读:39

大大怪巨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