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美国的最后通牒,印方急忙改了口风,主动说起了中国的好话

吴煜宸侃 2025-03-10 17:00:24

当特朗普在国会山抛出对印"对等关税"的杀手锏时,新德里的外交天平出现了戏剧性倾斜。印度外长苏杰生一改往日的强硬姿态,罕见释放对华缓和信号,这种突如其来的外交变奏,揭开了南亚地缘博弈的复杂图景。

美印关系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莫迪政府此前精心设计的华盛顿之行,本欲借"中国替代者"的身份争取关税豁免,却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铁拳下碎成泡影。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印度摩托车、红酒等商品征收100%报复性关税的决定,直接冲击印度价值60亿美元的出口产业。

中印边境管控协议的突破性进展,为两国关系转圜提供了现实基础。历经二十余轮军长级会谈,双方终于在实控线沿线建立缓冲区,完成一线部队脱离接触。这种来之不易的军事互信,成为苏杰生提出"边境稳定决定全局"论调的重要支撑。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外交转向既有边境降温的铺垫,更是美国关税大棒催生的应激反应。

经济层面的利害计算尤为关键。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印度制药业70%的原料药进口、电子产品80%的中间件供应依赖中国产业链。在美印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维持中印经贸关系的稳定性,关乎印度制造2025战略的存续。这种现实利益考量,压倒了部分政客的意识形态执念。

但战略互疑的阴云仍未消散。印度近期强化与菲律宾的防务合作,在南海问题上频打"擦边球",暴露出其"战略自主"外交的内在矛盾。观察家注意到,苏杰生表态中的"利益需要被尊重"措辞,暗含对中巴经济走廊等问题的持续关切。这种既要经济实惠又要地缘筹码的摇摆心态,考验着两国关系回暖的成色。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浪潮中,印度的外交困局具有典型意义。当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多边体系,新德里在美中之间的战略腾挪空间正急剧收窄。莫迪政府能否超越零和思维,将直接影响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现代化进程。历史经验表明,唯有摒弃机会主义的外交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有声有色大国"的梦想。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5-03-12 06:56

    印度現在有中國幫助,陽奉陰違欺騙中國。印度野心爭強好勝本性難改。不會屈居人下。等待印度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