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之人,大多数都会惧怕孤寂,渴望伴侣与亲人的陪伴。然伴侣非众,道义不容忽。晚年之人,追求宁静,需要深思熟虑交友之道。
道家之经典《道德经》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远离下面这三类人,才是真正的老有智慧,才可以安稳地去追求宁静之福。
充满负能量的人
在世间,有这么一类人,貌似温和,却是生活中的"隐忧杀手",常常搅乱心神,令人难以应对。他们倾向于埋怨,不论遇到喜事还是困境,总是愈加倔强地抱怨。
与他们分享欢乐时,他们冷漠置之,或许还用冷嘲热讽折磨你的信心。而当不幸降临,或遇到不公正,他们又会愈加地哀叹,诅咒生活的不公。
智者云:“怨气,源于痒,痛于心,显于怨;重于雾阴,浊比霾乖,酸过偏执,毒甚浅薄。”
心理学亦有“踢猫效应”,描述情绪之间的传染,因此需保持心境平和,与负能量的人保持距离,如《道德经》所言:“养气须柔,众人之所蔽也。
生活虽苦,它也会美好的一面,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它,靠近乐观大气的人,自己也会活得神采飞扬。
不懂得感恩的人
自幼我们接受的教诲,反复强调一大真理——受人之恩,需滴水之涌泉相报。生活,是一部感恩之书,需要每日用心书写,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滋养。感恩,是一门生活的哲学,源自智慧,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支点。
伟大之人或许功业不为世人传颂,却怀一颗懂得报恩之心,合乎天地伦常。可惜,有些人习惯享受别人的付出,心中理所当然,将他人的努力当作理应之事,从容领受。
曾经他们四处流浪,太爷爷龚先生慷慨相助,提供居所,并兴建房屋供其栖身。数十年来,太姑奶奶一家不仅未付一分房租,即连儿子的教育费用也出自龚家。
然而当龚先生决意出售自己的花园,这一家却企图侵吞五千万的房产利益。如此恶行终究难逃法网,太姑奶奶一家最终一败涂地,仅剩的一无所有。
如《道德经》言:“敬而无失,则民免于费。敬而无求,则免于难。”善行珍贵,需保持警觉,不可将真诚付出给不值得的人,更不能纵容恶行。
缺乏距离感的人
曾有一次,微博上发起了一次投票,问题是:“哪一类人最让你感到难以相处?”结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内,票数最多的答案是那些缺乏距离感的人。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亲身经历,与这个答案相关:他和一个自幼的朋友,长久以来,两人情同手足,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从那以后,他渐渐疏远了这个朋友,而他也再没有交过其他朋友。《道德经》中有言:“处人之难处,故处人之难处;是以圣人后难而先易。”与人相处,若缺乏清晰的边界,容易失去分寸,伤害到他人。就如同两只刺猬寻求温暖,离得太远会感到寒冷,过于亲近则可能被对方的刺刺伤。
在生活中,确保维护好个人边界,能够让我们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伤害和冲突的发生。晚景凝然,智慧来,老年之际,应学会精简生活,去除多余之物。
世事纷繁,不值一提者,可放之度外,人生若如一杯清茶,浑浊者当澄清,无味者当增香。生命之河,时光流逝,何必为了不值得之事停留,将圈子去除得整洁一点,生活愈加纯粹,幸福自然滋生。
同意的请【收藏,转发】给自己珍视的亲人好友,祝愿他们都能在清净的人生里,活出自己的风采,一生无憾无悔,晚年安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