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里,南北政权分立的,有三大地理屏障战役。前面两战都很有名,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5万击败曹操20万大军,奠定三国鼎立;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谢玄8万北府兵击败前秦苻坚87万倾国出动大军,保住南方政权,也留下了“草木皆兵”这个著名成语。那么第三场战役,是哪一个呢?
是1161年,南宋抗金史上标志性的采石矶之战。一介书生虞允文,在南宋朝廷临阵换帅,前线主帅未至、军心涣散之时,以劳军文臣的身份,临危赴国难,“书生出将”,指挥1.8万溃军和民兵对抗金军主力。
此战前,南宋淮西防线已全面崩溃,宋高宗甚至计划“浮海避敌”。宋军前线将领王权不战而逃,采石矶防线同样濒临崩溃。危难之际,虞允文受命以"犒师"之名赶赴前线,他不顾自身安危,不计个人荣辱,突破宋朝“文武分途”的祖制,在没有枢密院“宣押”的情况下,勇敢指挥调动军队,巧妙部署,水陆协同,通过海鳅船冲撞、霹雳炮火攻,组织溃散宋兵充当疑兵。最终歼灭金军4000多人、焚毁战船300余艘。
这场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取得辉煌胜利,展现了文官在军事指挥上的潜力。不仅粉碎金军渡江计划,更直接导致完颜亮因兵败被部下刺杀,金军全线撤退。南宋借此稳住半壁江山,延续国祚近百年。战后南宋趁势收复陕西六郡,虞允文更升任宰相,主导整军备战。金国则因内耗转向守势,宋金关系从“臣属”逐渐转向相对平等的外交博弈。毛泽东主席读史后,题词称赞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采石矶之战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政治智慧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迸发。虞允文以文臣之身挽狂澜于既倒,其胆略与担当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中华文明危难之际“书生报国”的永恒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