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是我国元明之际的著名高道,道教史上一位传奇人物,“隐仙派”的一代宗师。
据《明史》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张三丰便受到明朝诸帝的钦重。朱元璋曾三次下诏访求张三丰,而终不得遇。
明成祖朱棣也派人屡次寻访,“遍历荒徼(荒远的边域),积数年不遇”,乃大造武当山宫观,赐武当名“太和太岳山”,敕命正一道士孙碧云为主持,预候张三丰;从而使张三丰此前“此山异日必大兴”的预言应验了。
朝廷多次征召,张三丰都不趋附,表现了一种洒脱高洁的隐仙风范,更使他声望倍增;而他的行踪存亡,人们最后也不得而知,愈发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
那张三丰都干嘛去了呢?
史籍中说,他云游天下,寻仙访道,遍历四海名胜;而且他边走边吟,还写下了众多云游诗。
这些诗作大多集中在清代高道李西月所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云水集》中,其凡例称,《云水前集》为张三丰在世时所作,而《云水后集》则为后人补缀。
从《云水前集》所录的一百多首诗词来看,张三丰游历遍天下,从东北到江南,从西蜀到吴越,从东海之滨到云贵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用今天的话来说,张三丰绝对是旅行界的大牛,超级“驴友”——
他曾游遍辽阳诸山,作诗云:“千里辽阳自往还,眼中山色画中看。人夸地气来长白,我欲云峰炼大丹。”
甲子年秋天他游览燕京,写道:“我不愿登黄金台,我只愿饮黄花杯。醒里昏昏忘天地,古今名利总尘埃。休驰骤,且徘徊,早将壮岁尘缘了,五岳三山归去来。”
他登上北岳恒山,感慨人生短暂:“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销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倒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
行于中州古道,唏嘘世事沧桑:“中州南北遍寻真,到处高歌吊古文。滚滚烟飞卿相宅,茫茫日落帝王坟。”
东游齐鲁:“此身长放水云间,齐鲁遨游兴自闲。欲访方壶圆峤客(方壶、圆峤均为东海仙山名),神仙万古住三山。”
西行关陇:“胸中五岳待全探,泰岱恒嵩已过三。今日更登西华去,白云开处望终南。”
行吟于云贵:“朝别昆明下夜郎,崇山处处有仙乡。”“由来木密多幽地,笑杀南人住此方。”
醉咏于两湖:“酒干直欲吞云梦,吟罢高飞过鄂州。万里遥看吴地月,一声长啸楚天秋。”
他笔下的杭州西湖:“人歌人笑满朱舲(有窗户的船),杨柳长亭复短亭。却爱渔翁闲雅甚,自摇小艇到西泠。”
还有蜀中风光:“剑门雄壮蜀山高,飞去飞来鹤亦劳。”“最爱峨眉峰顶月,清晖白上道人袍。”
他曾独自登上山峰:“芒鞋独上尧峰顶,西望常山只白云。”
还曾早起出海看日出:“天鸡一唱海门开,日涌波涛出海来。”
或吟风啸月:“明月山头玩明月,清风洞口坐清风。吟风啸月吾将老,对月听风响未终。”
或空谷弄琴:“石上弹琴思缥缈,云中飞鹤舞翩翩。”“晚来明月挂溪松,松涛几阵如雷吼。”
总的来说,这些诗词凸显了张三丰不慕世荣、超绝凡尘的隐仙形象,表现了其独立的人格,亦展现了道教的真精神及独立不阿的风骨。
最后,不妨再来看张三丰在《水石闲谈》中的一段自陈:
“吾极爱此金秋之气,至清至肃,安得提一壶酒、一张琴、一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顶,笑顽大地山河。烟濛濛,云淡淡,看日暧暧之村墟、波渺渺之长川,彼时笛声起乎林梢,琴声发乎石上,酒气通乎红泉碧嶂之间,山禽自鸣,空翠洒落,真快事也!”
如此旷达潇洒,真可谓神仙境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