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易女士和张先生为自家宝贝举办了百日宴,原本是喜气洋洋的好日子,却因为一场“上菜风波”闹得亲朋好友纷纷吐槽:“这也太寒酸了吧!”

易女士心里委屈得不行,明明提前考察了酒楼,订了700元一桌的套餐,鱼虾海鲜样样齐全,怎么最后却落得个“招待不周”的名声?
这究竟是酒楼的锅,还是另有隐情。
百日宴变“凉菜宴”,硬菜最后上桌惹众怒易女士为了这场百日宴可是费尽了心思,提前去酒楼考察菜品,订了6桌700元的套餐,鱼虾海鲜一应俱全,本以为能让大家吃好喝好,结果却事与愿违。
当天中午12点15分准时开席,可上菜的节奏却让人大跌眼镜。凉菜、小吃先上桌,主菜却迟迟不见踪影。直到1点左右,压轴的大菜——基围虾、鸿运当头、尖椒兔、鲍鱼红烧肉才姗姗来迟。可这时候,不少客人已经吃饱准备离席了。

易女士的二姨爹更是直接拍桌子:“吃了这么多年席,没见过你这么上菜的!”这话一出,易女士两口子脸上挂不住了,赶紧找酒楼理论。
可酒楼的解释却让他们更窝火:因为当天酒席太多,厨房忙不过来,导致上菜顺序出了问题。
酒楼甩锅:上菜时间临时调整,厨房忙不过来酒楼经理的解释是,易女士原本定的上菜时间是11点45分,后来临时改到了12点30分,导致厨房措手不及。经理还强调,正常情况下,中餐上菜会在20分钟内全部上齐,但当天因为酒席太多,厨房忙不过来,才把几个重要的菜放在了最后。

可问题是,易女士订的套餐里,基围虾、鲍鱼红烧肉这些“硬菜”本该是宴席的亮点,结果却成了“压轴菜”,客人没吃到,反而让宴席显得寒酸。酒楼经理也承认,这些菜本该在中间上桌,而不是最后。
面子丢了,钱能补回来吗?对于易女士来说,钱不是问题,面子才是大事。她委屈地说:“赔钱都是小事,但我的面子怎么办?我们区县请客,讲究的就是吃好喝好,这下可好,亲朋好友都觉得我们小气寒酸。”

酒楼方面提出免掉800元费用作为补偿,但易女士心里还是过不去这个坎。毕竟百日宴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亲朋好友的埋怨让她觉得特别丢脸。
最后双方达成和解,酒楼免掉800元,易女士支付了剩余的1000元尾款。
如何避免“尴尬宴”?这场百日宴的风波,给所有准备办酒席的人提了个醒:上菜顺序和时间的把控,绝对不能马虎。酒楼经理也反思后对酒楼做了新的规定:
提前沟通上菜时间:和客人明确上菜时间,避免临时调整。如果确实需要调整,一定要提前通知酒楼,确保厨房有足够时间准备。
签订书面协议:现在她们要求客人签字确认上菜时间,避免口头约定带来的争议,毕竟白纸黑字更有保障。
网友辣评:



各位网友怎么看?
从一个30年厨龄的厨师的经验,主要是客户的大问题,因为你定的上菜时间是11:45分,后来你又把时间改为12点半,这段时间又刚好是安排其他客户的上菜时间。后来你又提前要上菜,厨房只能先上一些凉菜和小吃,这没毛病。不可能因为你的上菜时间改来改去,影响别人的上菜时间。
……不都是凉菜先上吗?菜没上齐,人就走了,说明你根本没啥面子可言
酒店700一桌本身就很寒酸,就算正常上菜,也好不到哪去!我们在乡下办酒席就要900一桌,还是自己买的菜!想趁酒席狠挖一笔的人,最好别办酒席,丢人,得罪人
这是哪里的酒席这么便宜?700一桌,一桌10人,人均70?
有些人就是毛病不少,难道没上过桌吃过席?不知道硬菜在后面,你早吃饱了怨谁?饿死鬼投胎!
本来就是先上开胃前菜,就是凉菜小吃,后面才上热菜啊。
700元还上海鲜?开什么玩笑?
硬菜后面上没毛病啊?
我看成 7000 一桌,气愤不已,到评论区看到 700 气消了一大半[笑着哭]
我们这边,星级酒店1200元的席还不如农庄700的席实惠(都不包烟酒)。随便说说: 牛三鲜火锅、砂锅全鸡煨汤、清蒸鲈鱼、清蒸基围虾、红烧甲鱼、青椒炒鳝鱼段、酱板鸭、炖整猪肘、粉蒸肉、鱼糕、糯米肉丸、梅菜扣肉夹馍、肉沬蒸蛋、芹菜肉丝、牛肚+顺风+赚头+莲菜+...卤菜拼盘、婆媳锅巴、火烧馍、米酒小汤圆或红糖阴米粥或红枣银耳羹...再就是滑藕片、油麦菜之类的两三个青菜,再来个酸辣椒炒鸡杂之类的下饭菜。还有什么小炒黄牛肉、烤扇子骨、蒜蓉粉丝扇贝之类的菜,或多或少不一样。坐标湖北荆门市区。
免800,支付尾款1000?一桌700,这是啥账呀
有些人,做一辈子小生意是应当的。打个比方,说个在江苏很多小饭店的通病,第一道菜一上桌,先把饭给你上了。如果是大碗米饭让顾客自己打的还好,怕的是,某些饭店直接上的是打好的饭,而且还是装满的。我能理解饭店的想法,边上边吃,你早点吃完,后面人早点有座。但是,你就不能打个招呼么?且不说别人本来想喝酒的,在江苏附近,这做法本来就是犯忌讳的,一般祭祖才是先上饭,而且是满饭的。
基尾虾也成硬菜?最不喜欢吃席,自己在屋头两三个菜都比吃席舒服。
我老板家公子结婚。我是主管。陪一桌客户。特么的,3000多一桌的酒席。我愣是越吃越饿。应酬完了回家还泡了个泡面垫肚子。[汗][汗][汗][汗]
小编为了大家都好下台,把剩下的2400块钱给支付了,好心小编一个。
这么多讲究不是我们山东人的专利吗?不是只有山东人才有的“陋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