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的最边缘,广西和越南是邻居,它们之间被一条弯弯曲曲的边界线分隔开。这条线穿过了高高的山脉,也跨过了众多的江河湖泊,甚至一直延伸到海边。
今天咱们聊聊广西这块地儿,说到它的归属,很容易让人想到19世纪末那事儿,就是法国跑到越南去搞殖民。这一搞,不光把越南的未来给定了,还大大影响了中越边界的样子。所以啊,有人就琢磨,要是那时候法国没掺和,广西说不定现在就是越南的地盘了呢,这事儿咋看?
【从古代到近代的漫长演变】
中越边界的确立经历了好几千年,这事儿得从中国古人开发管理岭南那会儿说起。早在秦朝一统天下,也就是公元前221年之后,秦始皇就派兵往南打,收复了百越地界,然后在公元前214年,设立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象郡这块地儿,大概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这就是中越地界关联的起点。到了汉武帝那会儿,对南方的掌控又加强了不少,把越南北部分成了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都归中央管。从那以后,越南北部就归中国直接管,跟广西那片的岭南地方一起,成了中国南方地盘的一部分。
到了唐朝那会儿,这片地方就被叫做安南都护府了,还是由朝廷派人过去管理。虽然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那会儿,地方上有些势力想自个儿割据,但越南北边还是跟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宋朝,越南那边建立了李朝,开始琢磨着自个儿独立了。1038年,他们正式把国号定为“大越”,不过呢,他们还是承认宋朝是老大,得向宋朝进贡称臣,保持着藩属的关系。
明朝永乐皇帝那会儿,为了重新掌控越南,他下令军队往南打,1407年就把越南给占领了。然后,他们在那儿设了个叫交趾布政使司的机构,想把越南再变成中国的一部分。不过啊,这个统治也就维持了二十年。到了1427年,越南人黎利带着大家把明军给赶跑了,建起了后黎朝,这下就彻底不受中国直接管了。但是,到了清朝,越南还是像个小弟一样,给中国进贡,两国的关系在表面上还是保持着那种老大和小弟的样子。
这漫长的岁月里,中越之间的那条线其实并不明确,主要是靠着山啊河啊这些自然的东西来分。广西和越南北边那块地方,地形挺复杂,民族也混杂,所以到底是谁的地盘,经常搞不清楚,容易引起争执。就像红河、九龙河这些河流,既是天然的隔挡,也是两边都想占的地儿。这样一来,边界就变得含含糊糊,给以后正式划线留下了麻烦,也让别的势力有了插手的机会。
【从入侵到全面控制】
19世纪中期时候,欧洲的好几个大国都开始了抢地盘,法国也掺和进来了,他们看上了东南亚那块地方。到了1847年,法国的军舰直接开到了越南的岘港,找了个理由说是要保护天主教的人,然后就动手打了越南。又过了11年,也就是1858年,法国干脆派大军去打西贡,打下了之后,就靠着打仗和耍外交手腕,一点点地占了越南的地盘。
1862年,越南没得选,只能签下《西贡条约》第一条,把南边的六个省给了法国,法国给那地儿起了个新名儿,叫“交趾支那”,直接管起来当殖民地。到了1883和1884年,法国又接连逼着越南签了两个条约,一个是《顺化条约》,一个是《甲申和约》,这下好了,越南的中北部也成了法国的“保护国”,其实就是说,整个越南都被法国给殖民了。
法国统治越南,影响有好有坏。一方面,他们给越南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像建铁路、公路、港口这些,都推动了越南的发展。举个例子,1899年那会儿,他们从海防修到昆明的滇越铁路,就是法国殖民时候的大工程。但另一方面,法国人也使劲儿搜刮越南的资源,种了一大堆经济作物,还收特别高的税,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民族矛盾就这么越来越大了。而且啊,他们还不止盯着越南,连越南的邻居,特别是跟中国的边界,都想要插手,结果就闹出了中法之间的冲突。
法国掌控越南后,就琢磨着要把中越边界划清楚,好让他们的殖民统治更稳固。到了1885年中法战争打完,这事儿就算尘埃落定了。战争不光让越南的地位大变样,还直接牵扯到了广西到底归谁管的问题。
边界上的重要变换点
中法之间的冲突,说白了就是法国想要扩大它的殖民地,跟咱们中国保卫自己的宗主权利杠上了。这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呢?就是因为法国想把它的地盘往越南北边扩一扩,咱们中国呢,觉得越南是咱们的藩属国,得保护它,所以就派兵过去了。
1884年6月份,法国突然对谅山周边的清军动手,战争就这么打响了。清军在陆地上打得很勇猛,举个例子,1885年3月的时候,镇南关那场大战,中国军队硬是把法军给打退了,还收回了谅山。不过,法国的海军实在厉害,他们转头就攻打咱们东南边的海岸线,让清政府在福建马尾这些地方吃了大亏。到最后,因为国内各种乱子加上国际上的形势,清政府没办法,只能选择和法国谈判求和。
1885年6月份9号那天,清朝和法国在天津搞了个叫《中法新约》的协议,也叫《天津条约》,这样就算不打仗了。这个协议里头有十条内容,其中第二条说的是:清朝政府认了法国管越南这事儿,还答应一块儿派人去弄清楚中国和越南的边界。这意思就是,清朝不再管越南了,而且也给以后中国和越南正式划边界开了个头。协议一签,清朝和法国马上就弄了个联合的小组,开始实地看地方、谈条件。
【争论与妥协的博弈】
1885年秋天,中法两边搞了个联合勘界的小组,开始动手干活。勘测的小队伍背着地图、量地的家伙,就沿着边境的山山水水实地看了一圈。但勘界这事儿可不是那么顺畅,两边在很多地方都吵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广西跟越南挨着的那块地方,争议大得很。
在广西那边,中国想要拿回以前属于自己的地盘,特别是谅山到高平那一块。但法国不乐意,他们靠着军事占领,硬是要把镇南关当成边界,不接受中国想要的大变动。两边在谈判时你来我往,争了好久,最后还是各退一步,达成了一些协议。
根据边界划分的结果,中国拿回了金龙峒七隘和里板三村的一些地方。不过,因为档案里有些疏忽,金龙峒的另外三个村子,就是里板、陇保和板孔,被错误地分给了越南。另外,还有个挺重要的成果,就是京族三岛的归属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巫头岛、万尾岛和山心岛,这三个岛最后都被划进了中国的地图里。
京族三岛坐落在广西东兴市的南边,后面靠着雄伟的十万大山,前面朝着宽广的北部湾,这地方的战略位置相当关键。岛上的主要居民是京族人,他们的说话方式和文化传统跟越南有着很深的联系,在过去,这里还一度被认为是越南的地盘呢。
在划界那会儿,法国一开始想把三个岛给越南,但咱们中国的代表不甘示弱,摆事实讲道理,硬是指出那些岛的历史归属权,最后让法国不得不低头。这事儿算是咱们在谈判桌上的一大胜仗,不过话说回来,法国那时候势力大,还是让咱们在边界划分上没能完全说了算。
边界划定工作搞了好几年,一直到1890年前后,中越之间的那条边界线才算大致搞定。这条线挺长,大概有1300公里,它从云南的红河那边开始,一直拉到广西的北部湾那里,算是给现在两国的地盘定了个基调。
【广西归属的另一种可能】
要不是法国插了一脚,中越边界的划分估计会大不一样。19世纪快结束的时候,清朝虽然不太行了,但在越南那边还是有点政治和军事上的话语权。法国打进来之前,中国和越南就像是老大和小弟,靠着朝贡制度连着。要是中越能自己坐下来好好谈谈边界的事,那中国凭借着老辈的传统和自身的实力,很可能在划地界上说了算。
在广西那一带,因为跟越南的边界线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搞不太清楚,所以如果没啥外部力量插一脚的话,两边可能就自己看着地形和历史上的地盘来分了。以前啊,广西和越南北边都是咱们中国岭南的地盘,但后来越南独立出去了,这块地方也就慢慢分开了。
不过,要是法国没插手,中国说不定能把边界往南挪挪,说不定连红河三角洲这种关键地方都能收进来。广西嘛,是中国南边的大门,它的南界说不定能往越南北部湾那边靠靠。
另外,那时候越南国内局势动荡,阮朝的统治力量不够强,很难有力地去对抗来自中国的压力。要是中越两国通过一对一的谈判来定边界,那中国可能会在军事和外交上占便宜,保证广西以及更大范围的土地归自己所有。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清朝末期腐败严重,国内国外都有麻烦,这可能会让它在谈判时力不从心。而且,越南的民族意识也在慢慢觉醒,这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反抗。
话说回来,法国插了一脚,这事儿就变了样。中法开打,还签了个《中法新约》,法国不光拿走了中国对越南的老大地位,还在划地界这事儿上当起了话事人。虽说京族三岛归了中国,算是捞回点本,但总的来说,中国在分地盘的时候,主动权是丢了不少。
【结语】
现在,广西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国家地图上,跟越南和睦相处,一起进步。京族三岛那边,渔船在北部湾里来来往往,边境上的市场也是热闹非凡,以前的战火纷争早就变成了现在的兴旺发达。不过,说到历史,法国那时候的插手可是个大事儿。要是没那档子事儿,广西的情况可能大不一样——说不定地盘能更大些,但也可能在别的争斗里丢得更多。但历史这东西,没法重来,咱们能做的就是从那段日子里学点东西,好好守着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跟主权。
换个角度是,如果不是法国来掺上一脚,现在中国除了 广东 广西 外还能有个 广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