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俄乌冲突经验,解放军开展反无人机训练,网捕霰弹枪相继亮相。近期,据央视军事频道报道,解放军正在全面推进反无人机训练,提高基层官兵对小型无人机的反制能力,已经形成了反无人机作战的热潮。

解放军在反无人机训练中使用了多型装备,例如顶篷、霰弹枪、防护网、网捕系统、电磁干扰枪等,重点培养单兵或班组反无人机技能。进行大规模反无人机训练的主要原因,是俄乌战场的经验教训,看到了消费级无人机恐怖的破坏力,加之战场状况极为复杂,因此在反无人机领域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持续三年多的俄乌战争,俄军有三大教训需要总结,一是开战以后不能心慈手软,应该集中火力打击并瘫痪敌方的指挥决策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二是不能迷信弹道导弹,需要发展比较廉价的制导炸弹。三是需要高度重视小型无人机的作战。
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让以穿越机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能够在战场上自由狩猎(前出寻敌并将其歼灭)、伺机伏击、搜索建筑,反装甲作战,还能通过加装套件、更换载荷或制导体制等手段,进行布雷排雷、劝降宣传、抵近喷火等在内的作战任务。此外光纤无人机的大规模运用,又对“软杀伤”为主的反无人机装备形成冲击,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消费级无人机拥有价格低、体积小、易上手、便于制造(3D打印)等显著特点,可将其视作是一种单兵班组武器。解放军便根据俄乌两军实战经验,已经将小型无人机装备到了步兵班一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单兵或班组成为消费级无人机的重点打击目标,于是相关针对性训练也就围绕展开。
从现有报道看,解放军最常用的单兵反无人机装备,主要由霰弹枪、网捕系统,以及电磁干扰枪等组成。其中霰弹枪型号为09式霰弹枪,该枪具有结构紧凑、质小体轻;火力反应快、有效射程远;后坐力小、准确度高;人机功效好、全天候作战能力强等优点,用来反制消费级无人机堪称一把好手。
解放军投入训练的网捕系统,与俄乌战场上的相关装备有着明显不同,一是其集成度高,整体尺寸要比传统柄式手榴弹还要小,便于士兵携载。二是在使用方式上,解放军的网捕系统着重强调单兵化,操作十分简单。将网捕系统配发给士兵,在面对FPV无人机的攻击时,将会极大提高战场生存概率。

电磁干扰枪和无人机干扰仪各国军队都有列装,在俄乌战场上也是司空见惯。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如何让其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在俄乌战场的实战过程中,多次出现过电磁干扰枪失效的场面,导致俄乌两军损失惨重。解放军对无线电干扰无人机的手段和设备要比俄乌两军好得多,确保对消费级无人机能够做到有效反制。
工事防御也是一大重点,例如俄军就曾做出如下规定:挖掘战壕时,需要在底部挖出一个侧向凹槽,如此可以有效规避炮击,以及消费级无人机爆炸时产生的破片。掩体出入口则需要有折线设计,以避免弹片直接飞入掩体内部。另外,掩体出入口还得要挂上防护毯,进而降低被消费级无人机直接突入的风险。为了防止掩体出入口被炸塌,还需要挖掘备用出入口等。

至于在阵地周边,俄军通常还会设立由绳索、渔网乃至其他材料制成的反无人机屏障,同时还配备有顶篷与伪装网,以求能够尽最大可能,来降低敌方无人机对士兵的威胁。为此解放军也将其吸纳到了反无人机训练中,诸如通过顶篷使得战壕在短时间内“消失”、在掩体出入口加装由铁丝制成的防护网等,看起来效果还蛮不错。
除上述手段以外,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军工企业也针对当下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单兵反无人机装备。例如J-1型手持式干扰枪、便携式激光武器、小型探测雷达、J-2型手持式电子干扰设备等。围绕工事防御这一块,也有相关产品(顶篷、防护毯、反无人机网)着手开发,以备自用与出口之需。

在俄乌战争中,俄乌双方都将四轴无人机玩得出神入化,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未来战争中,会出现小型四轴无人机满天飞的情景,我们很多部队也都开始探索小型无人机的作战形式,FPV穿越机也有了大量应用。将续航和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军用四轴无人机普遍装备到基层步兵分队,要求每一名军人都要学习和掌握使用无人机和对抗无人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