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运营商一季度财报陆续发布。中国联通以营收1033.5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5%的成绩,成为唯一一家营收与利润增速均突破3%的运营商。

反观中国移动0.02%的营收增速、3.45%净利润增速和中国电信 0.01%营收增速、3.1%净利润增速,移动电信两家营收增长几乎停滞,与联通形成鲜明对比。
联通的“断层式领先”从何而来在行业整体“稳中有进”的基调下,联通为何能保住3%的增速?一是联通基数不大。通信业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型行业,头部企业基数越大,维持高增速的难度越高。

以移动为例,其营收规模是联通的2.55倍,每提升1%增速需多创造26亿元增量,而联通仅需10亿元。从这个角度看,联通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更容易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价值经营”。面向个人市场和家庭市场,联通的移动用户规模达3.49亿,净增478万;固网宽带用户为1.24亿户,净增192万户,其融合套餐用户ARPU保持百元以上,通过“细分市场运营”强化价值经营,推动移动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面向AI赛道,联通推出一系列AI新产品新服务,个人数智生活、智家业务付费用户总数近2.3亿;数据服务实现收入18.4亿元,同比提升11.3%,智能服务实现收入21亿元,同比提升14.0%。在竞争激烈的全新赛道上,能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实属不易。
三是算网数智扩盘提质。今年一季度,联通云实现收入197.2亿元,研发费用同比提升6.7%。其中,数据中心适智化改造推动AIDC提速发展,数据中心完成收入72.2亿元,同比提升8.8%。

接下来三个季度,联通将继续努力达成营收、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实现有力增长的全年目标。
成本控制:利润增速的“隐形推手”除了增收,“节支”同样是联通增速领先的关键。近年来,联通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改革,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压降非必要开支,“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职员工总数为97.37万人,相较2023年在职员工仅增长0.04%。其中,电信在职员工较2023年减少865人,中国联通减少2274人,只有中国移动增加3575人。
在营收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运营商的共同目标。员工规模调整是优化成本结构的手段之一,尤其对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
由此可见,在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因自动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应用,运营商正在减少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人力配置。联通规模较小,人均成本压力相对更大,通过精简人员可直接降低薪酬支出,提升利润率。

与此同时,联通正携手电信持续推进共建共享,5G中频基站超过144万站,4G中频共享基站超过200万站,有效降低了建网和运维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不过,联通的阶段性领跑,并不意味着“老三”的逆袭能持续下去,仍要清醒认识到,单一季度增速领先不等于“逆袭成功”,其面临的个人市场份额压力、政企业务增长疲软、技术投入压力等挑战依然艰巨。

至于行业格局,“四国杀”从未停止,在低增长周期中,运营商竞争已从“用户规模”转向“价值深度”,唯有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才能在AI与算力驱动的“第二曲线”中顺利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