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勃列日涅夫葬礼,32位国家元首出席,中国派谁?

缘史记 2025-03-07 14:37:26
前言

1982年11月10日,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毫无征兆地因病离世了。

勃列日涅夫身体一直不咋好,1982年中风之后,就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可你知道吗?就在他去世前三天,他还主持了纪念十月革命65周年的活动,亲自登上红场检阅台阅兵,在庆祝宴会上也发表了演说。所以,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一出来,全世界都震惊得不行。

选谁担任“特使”?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了18年。在他掌权的时候,苏联经济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等到了70年代初,苏联的战略核武器都能和美国平起平坐,达到平衡的水平,这时候的苏联已经成功变成一个能跟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了。

于是有人讲,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候,那可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这位苏联领导人逝世以后,苏联举国哀悼了五天,然后把他安葬在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红场墓园。

就连和苏联矛盾很深的美国,也让副总统乔治·布什带着代表团出现在莫斯科了。

1982年11月15日苏联要为勃列日涅夫举行国葬,中国应不应该派人去吊唁?要是派的话,又该派谁去?

邓小平凭借着伟人的睿智,深思熟虑后,最终确定让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担任“特使”去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

在决定由黄华代表中国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之际,小平同志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给苏联发了唁电,并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还亲自到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去吊唁了。

延安走出来的世界级外交家

小平同志为啥让黄华外长担任去勃列日涅夫葬礼的中国特使?这是因为黄华外长可是从延安走出来的世界级外交家。

黄华是新中国第五任外交部长,在我国外交史上相当杰出。在复杂的外交斗争里,他那是游刃有余,在风云变幻里积极应对。而且,他对外国友人特别和蔼,很善于结交朋友。

他在担任外交部长的时候,参与了好多特别有战略意义的外交工作,像中美建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些。他可是把自己一辈子的精力都奉献给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外交家。

黄华1913年在河北省磁县出生,19岁的时候考进了燕京大学,在那儿把英文基础打得很牢。

1936年的时候,黄华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了,还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后来,黄华给埃德加·斯诺当翻译,就跟着斯诺一块儿到延安去了。

斯诺去延安走了一趟,就写出了《西行漫记》,这书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传奇经历介绍给西方。黄华是翻译,他的功劳起码得占一半。可黄华觉得,他这一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幸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黄华是从北京来的学生领袖后,称赞道:“北京的年轻人干得真棒!”还指示黄华,让他在陪着斯诺去前线采访的时候,向战士和群众宣传国民党统治区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黄华这次到延安之后,就留在那儿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黄华就被调去外事部门工作。

1971年的时候,黄华担任中国的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基辛格秘密访华那阵子,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跟基辛格的重要会谈,还参与制定了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周总理夸过他:“在新中国搞外交谈判的人里头,就属他最有才了。”

1979年1月邓小平应邀访美时,黄华跟国家安全保卫部门一块儿,粉碎了台湾特务还有美国恐怖组织针对邓小平搞的暗杀阴谋。黄华外交技巧超棒,他联合各方力量,为邓小平这次访问能成功立下了功劳。

1976年12月的时候,新中国的第五任外交部长由黄华担任。

在黄华看来,小平同志有着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的优点,他既是战略家,也是战术家。小平同志特别善于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调整我国外交政策的理念和做法,这就使得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绝佳状态。

小平同志满怀羡慕地讲:“我特想去西藏看看,可医生们死活不让我去,说这对我特别危险,那我就只能听话。”

说完,小平同志把裤管撩起来给黄华看,说道:“你瞧,上次爬完黄山回来,我的腿都肿了一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全消。我可是自己走上黄山,还爬到了山顶的。他们想让我坐滑竿,我坚决不坐,下山的时候也是自己走的。黄华,你下次再去西藏的时候,一定得叫上我,行不?”

“中国人向来客随主便”

11月14日那天,黄华他们从北京出发,坐飞机飞到莫斯科。这时候,苏联的副外长伊利切夫在机场都等了好长时间了。

伊利切夫对黄华讲,15日上午9点葬礼会在红场举办。到时候,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是安排站在红场列宁墓左边的观礼台上,那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就安排在右边的观礼台上。那么,“中国代表团想站在哪个观礼台上?”

在黄华出发之前,小平同志就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了。

于是,黄华按照小平同志的叮嘱回应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没错,可苏联是东道主,咱中国人一直都遵循“客随主便”的原则。伊利切夫听完一个劲儿地点头,还说苏方会给中国代表团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之后,黄华宣读了一篇书面讲话,这篇讲话是小平同志口述,胡乔木起草的。这篇讲话的篇幅不长,可在这篇讲话稿里,小平同志对勃列日涅夫给出了相当正面的评价,还说他是“……”,而且提到“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这篇演讲稿,没有直接就安德罗波夫接替勃列日涅夫当苏共总书记这事表示祝贺,为啥?毕竟勃列日涅夫刚去世,要是那么写,就不太合乎外交辞令了。不过,这篇讲话稿对苏联共产党还有勃列日涅夫的评价那是相当正面的,对安德罗波夫接任苏共总书记的祝贺那也是真心实意的。

在机场,伊利切夫副外长听了这份讲话稿后,夸这讲话稿写得“特正面”,还跟黄华说,他肯定会让苏联各大主要报纸在显眼的地方全文登这篇讲话稿。嘿,第二天,小平同志口述的这篇讲话稿就真在苏联各大主要报纸的显眼位置出现了。

11月14号晚上,黄华他们到了莫斯科圆柱大厅,去参加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告别仪式。按照苏联那边的安排,社会主义国家是排在致哀队伍最前面的,黄华特使在这个队伍里又比较靠前,他代表中国送的花圈,也放在大厅很显眼的地方。

来和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告别的各国来宾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站得密密麻麻的。这样一来,站在前面的中国代表团就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排队往前走的时候,黄华突然听到后面有来宾大声说道:“前面是中国同志吗?我是匈牙利的卡达尔,能在这儿见到中国同志可太高兴!”

黄华立刻回过头去,打算和这位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握手表示友好。但是,排队的人太多,根本没办法挤到卡达尔站着的地方。没办法,就只能朝着他挥手示意。

勃列日涅夫的女儿

11月15日早上8点30分,12名士兵把勃列日涅夫的棺椁从圆柱大厅抬出来,放到灵车上,然后缓缓朝着两公里之外的红场驶去。

莫斯科红场上,好几万群众满脸哀戚,在冷飕飕的寒风里静静地站着,等着勃列日涅夫灵柩的到来。

勃列日涅夫的遗体放在一辆炮车上,周围围着鲜花,还有黑色跟红色的绸缎挽饰。旁边站着好几十名护卫军官,那场面又严肃又壮观。

黄华特使被安排在红场列宁墓左侧观礼台的水泥台阶第一级的位置,这可是非常靠前的“C位”。

你看,连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只能站在黄华特使的身后,这就足以看出苏联人对中国特使有多重视。

勃列日涅夫特别宠溺他的女儿勃列日涅娃。在葬礼上,勃列日涅娃哭得特别伤心。以前就有人讲过,勃列日涅夫是“一只眼望着世界,另一只眼瞅着女儿”。

勃列日涅娃是在这种溺爱下成长起来的,这让她养成了想干啥就干啥、娇纵任性的脾气。

勃列日涅娃结过好几次婚。她的前夫里有在马戏团工作的,有当魔术师的,还有芭蕾明星。不过这些婚姻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成。

1970年9月的一个夜晚,丘尔巴诺夫顶着一头黑发,穿着笔挺的制服,正在莫斯科的一家饭店喝酒,这时候,勃列日涅娃从门外进来了。丘尔巴诺夫晓得进来的可是勃列日涅夫的宝贝女儿,就赶忙凑过去搭话。

勃列日涅娃瞧着丘尔巴诺夫一表人才的,就跟丘尔巴诺夫唠了起来。就这么着,34岁的丘尔巴诺夫跟比他大7岁的勃列日涅娃谈起恋爱来了。

勃列日涅夫刚去世没多长时间,勃列日涅娃就跟丘尔巴诺夫分开了,离了婚。之后,她又跟一个年轻的吉卜赛演员兼歌手鲍里斯有了绯闻,不过,这段感情到最后也没成。

之后她就酗酒了,还因为酗酒被送进了精神病院。1998年6月,勃列日涅娃在孤单中离世了,临死前就留下这么一句遗言:“我只要爱情。”

中国特使极高的待遇

在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的所有来宾里,苏方给中国特使的待遇那可是相当高。中国特使出行的时候,苏联专门派出摩托车队来开道。中国特使在苏联参加的任何活动,都会被安排在靠前的位置。并且,苏联的媒体也会在报纸最显眼的地方报道这些事儿。

在配备翻译的级别上那区别可大了去了:苏方给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就只安排了一名普通翻译,可中国特使,全程都有伊利切夫副外长陪着。

按照苏方的安排,黄华特使他们这一行人,在参加完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之后,17日上午还被邀请去参观国立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这个中心就在莫斯科郊区的“星城”。

这个宇航中心是以苏联英雄宇航员加加林命名的保密单位,通常都不会邀请外国人来参观的。苏方安排黄华特使来参观这儿,这显然是把这当作给中国人的一种特别待遇。

黄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个中心又大又复杂的设备,还看了训练宇航员失重以及各种升天、返航操作技术的情况。陪着黄华参观的是苏联空军第一副司令叶非莫夫,还有5位军装穿得笔挺笔挺的将军。

黄华在加加林纪念碑前献了花,还衷心祝贺苏联科学家取得卓越成就,也感谢主人特别友好热情的接待。

黄华特使参加完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后,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谈了。他把小平同志的看法转达给苏联方面,小平同志说:“中苏这两个大国是邻居,谁也没法搬家。”葛罗米柯听了这话,一个劲儿点头,表示很赞成。

会谈一结束,平时老是板着脸的葛罗米柯就朝着黄华特使友好地笑了笑,还把中国客人送到电梯口,握手告别。出了电梯之后,杨守正大使偷偷凑到黄华耳边说:“葛罗米柯可从来不送客人到电梯这儿的,他今天这样可太少见了!”

11月15日下午,在大克里姆林宫的乔治大厅,苏联总书记安德罗波夫会见了黄华特使。

会见一结束,特使黄华就跟大使杨守正打趣道:“安德罗波夫跟我聊了差不多三四分钟,和别国领导人谈话就一两分钟,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今天得到特殊待遇?”

可苏方给了中方超规格的礼遇,这就表明,随着中国慢慢崛起,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苏方特别希望中苏关系能有更大的发展。

安德罗波夫成为最高领导人后,过了一年零三个多月,在1984年2月就因病去世了。

2 阅读: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