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酱油,炒菜用老抽,凉拌用生抽!”“香港加加酱油,一瓶当作两瓶用!”“吃面,就用面条鲜!”……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我!谁能想到,曾经创造出过,如此多脍炙人口的广告金句的加加食品,如今“凄凄惨惨戚戚”——味精代工厂因环保问题关停,股票面临“ST退市警告”,酱油销量一年比一年糟糕,甚至连老板一家都混成了“老赖”。
为了卖酱油,打得头破又血流很多人不一定想得起来加加食品,但说起他家的“面条鲜”,大家还是能从回忆中咂摸出一二味道。作为一家主攻调味品市场的企业,他家的产品主要涉及酱油、食醋、蚝油、料酒、鸡精等多个品类。
图为海天酱油的电视广告而船长上面提到的加加酱油,则在华中、华东地区卖得不错。怎么说,都算是地方一霸。而且90年代末,加加酱油的销量,两年时间就已突破了千万级。PS:加加酱油当初走的可是高端路线,一瓶酱油定价6.5元。而在当时的湖南地区,一瓶普通酱油的价格才卖1.5-1.7元。啧啧啧,仅仅从定价,就能看出他的实力了。营销方面,加加食品也十分愿意投入。2003年,加加食品掏空了家底,花费4800万元夺得央视两个月的广告标王。
图为加加酱油2004年的“古早电视广告”加加酱油,自此一战成名。实话实说,在电视广告时代,加加酱油确实强得一P。很快,他就已经蹭蹭发展到了大A上市,2012年,加加酱油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酱油第一股”。对了,此时的海天味业还得等两年才走上大A之路。千禾味业,则还在川渝之地稳扎稳打。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咱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加加酱油咋就跌落神坛了呢?
加加,下坡路上加不了一点油咱们先姑且不论加加食品老板在投资层面的失误,仅酱油这个小产品,是如何被他做“死”了,沦落为货架上的最底层,甚至是现在根本在货架上找不到的呢?很明显,加加酱油犯了一个很多老牌子都犯了的错。——没有赶上时代的列车。
图左为千禾旗舰店,图右为加加旗舰店除了“面条鲜”,想必大家已经很难想起加加酱油有关的产品关键词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千禾酱油,那硕大的“0添加”从未缺席。这也是此前,海天酱油添加剂双标事件爆发之后,千禾酱油能够顺利“捡漏”,利用其强大的线上优势,发展成这两年唯一在销量上实现增长的酱油品牌的重要原因。机会,是留给有充足准备的品牌。
图片源自抖音@加加旗舰店不过,加加酱油的这一举动并没有什么用,甚至由于辛吉飞本身自带争议,所以反而对品牌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反噬。总的来说,加加食品主业不强,其他副业更是弱,线上不如千禾酱油,线下不如海天酱油(PS:他在全国线下的铺货销售渠道确实强)。另外,其产品差异化也没有打出来,一系列不给力的产品,真不怪老百姓没有记住。虽然他也推出了“减盐”健康系列产品,但在细分市场上,仍是啥也没占上。
这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没有品牌永远处于巅峰,但总有品牌正巅峰。
不管是啥品牌,现在的酱油不比以前了,不是勾兑就是科技,我也试过一些品牌,吹的在好还是那个样!真正的酿造酱油周期很长的,现在人口基数大需求就大,在加上资本家的尿性结果就不一样了
千和还好意思吹?垃圾辣鸡
在中国创业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哦!
希望加加食品能够及时解决代工厂关停的问题,重振品牌,重返巅峰
30年河东,30年河西,运气过了是这样的
我宁愿吃这些大厂的酱油,也不吃那些私人小作坊所谓无添加的酱油。大品牌都信不过,小作坊能信的过?
酱油这东西跟食盐本质上没区别!说到天上就是一个调味剂……需求量很大,分个子丑寅卯的原因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 又有多少人分辨的出哪一点微末差别?即使分辨的出来差别,就需要花费与之不成比例的价格差! 好比你分别从十米和十二米的高台跳水得到的不同体验!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我们都是吃散装的酱油,所以才有打酱油这一词!
李锦记:其实吧,我也卖酱油
必须用零添加的千禾
如丰的一滴香不错[点赞]
代工厂关停背后或许隐藏着环保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
李锦记入驻?
广东的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