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蒸汽弹射的小鹰级到尼米兹级,再到交流电磁弹射的福特级,这3者的飞行甲板整体布局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没有突破从小鹰级上就确定的所谓最佳起降流程。最明显的就是3者飞行甲板的总面积略有变化,主力升降机的外形与数量也经过了反复调整,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4台弹射器的位置与整体布局。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也就是在都具备4台弹射器的情况下,能不能同时弹射起飞4架舰载机?如果能做到。岂不是一次性出动40架舰载机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只需要同时弹射10次就完成了起飞任务,这样来快速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所有3种大型航母,都无法同时弹射起飞4架舰载机。这是因为斜角甲板上的2台弹射器,如果同时弹射,那么被弹射的,
2架舰载机必然在离舰起飞瞬间撞在一起。这样一来,3大类巨型航母上,同时弹射的理论上限就是起飞3架。而超级大国海军在历史上似乎也进行过这类3架同时弹射的场景测试。从本质上说,就是纯粹的战力作秀。因为同时弹射3架舰载机其实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同时弹射3架,在航母甲板滑跑期间,因为弹射梭的位置限制,这3架飞机不会撞在一起;但是一旦到了离舰爬升的飞行阶段,因为起飞飞机瞬间激发出来的空中乱流,其影响范围远远大于飞机本身;这样在舰上滑跑相隔只有数米的两架并行起飞的舰载机,就有可能陷入严重的相互干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靠右舷弹射起飞的舰载机,离舰后快速蹬右舵稍微向右偏转方向后再爬升。而靠前左舷弹射起飞的舰载机则相反操作,
蹬左舵略微向左偏后再爬升,就是要尽量避免2架飞机空中相撞;或者至少也要避免冲入对方引发的强烈乱流甚至是尾流之内。问题是如果3线同时弹射起飞3架舰载机,那么前甲板靠左舷弹射起飞的这架飞机,就绝对不再敢蹬左舵左偏加力爬升了。要知道在同一水平面上,斜角甲板上还同时起飞了第3架同僚!此时稍微再往左偏航哪怕一点,就会与第3架飞机当空相撞!于是只能严格的直飞爬升。但是海上风力风向千变万化,想一点都不偏航几乎不可能,而且前甲板同时起飞的2架舰载机,本身在空中就会有横向的气压力。于是危险的偏航会随时自然发生。更麻烦的是,斜角甲板4号起飞弹射线本身就比前甲板的弹射线偏后上百米,如果一秒不差的同时放飞3架舰载机,那么斜角甲板上,
弹射起飞的那架舰载机,会自然而然的陷入前甲板同时起飞的2架同僚的危险尾部乱流之中。所以说同时弹射3架,只能偶然搞一下宣传;属纯粹的对外作秀,实际风险极大,且毫无实战意义。不论是有4条还是3条大型弹射线。最科学也是最实用的弹射起飞模式,都是只利用斜角甲板的弹射线与前甲板的左舷的弹射线;这样整体起飞效率最高。因为斜角弹射线可以先起飞空中速度较慢;而且甲板整备期间,占地也最大的螺旋桨固定翼预警机。在预警机起飞后,则整个后甲板都可以作为密集起飞主力舰载机的待出发区。而在前甲板上,此时原本右舷弹射线所在的位置,也可以全部开辟为临时起飞整备区,足够十几架舰载机进行加油挂弹的复杂操作。一前一后2条弹射线可以同时起飞2架。而每2架起飞后,
后续2架要求至少相隔90秒;也就是至少1分半钟后再弹射起飞。就是要人为避开前一批次起飞引发的空中乱流。而最终的全舰起飞总效率,不是有几条线可以同时弹射;而是2条线偏流板后面的整备速度,能不能跟上90秒一个批次的节奏。因此弹射前实际可用整备空间的大小,才是全航母总起飞效率的关键。当前在新平台上可以发现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恰恰也是按照以上描述的位置在同步进行双线弹射。这再次说明新平台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很可能只剩下舰桥上高度精密的数十部相控阵还需要局部微调;但是完全不影响开展小车类的最大效率弹射测试。另外还可以看到一架隐身主力舰载机的全尺寸模型已经上舰,显然是作为甲板模拟调度测试之用。不见F15T弹射模型而直接用隐身版上舰?则暗示,
不久后一步到位,部署40架以上的全隐身舰载机阵容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原产地双隐身舰载机早就编队练习战术多时了。却从来没见过F15T的双机编队。如果交付后就是全隐身阵容;或者至少是大部分隐身阵容。这可要让所有现役的尼米兹与半成品福特们都要集体哭晕在诺福克。毕竟过去20年的宝贵时光,他们都去度假了吗?
全上隐形可能性很少:①歼35携弹量比歼15少太多;②歼15还有电子战型、侦察型,歼35目前没有;③高低搭配利于马上形成战斗力,歼15很熟了,歼35上舰还得摸索一段时间。
完全携带隐身机可能性小。 36架歼35 + 12架歼15T/D,其余为攻击无人机,各型直升机
对于大型航母布置四条弹射道,单号道之间或双号道之间的距离对于同时起飞战机应该是安全的,北美那国并没有低能到同时弹射四架战机啊。
除了同时配合大型隐身无人机,要不不可能全部上隐身战机,除了福建级改成专职防空舰。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全隐身机,大家就是担心挂载不如。其实可以算算,就普通外挂也可以,如果和混搭差不多,还多了统一的好处呢?
歼20用涡扇15发动机,加固机身结构,加装尾勾,前起落架改为双轮舰载机型式,对机身和电子设备进行符合舰载机标准的防潮湿、防盐碱、防腐蚀等处理,必要时可减一些长度,机身直径和机翼宽度基本不变,减到符合重型舰载机重量的标准。尾部圆形喷口雷达隐形极差,红外线基本不隐形,所以歼20属半隐形。改用二元矢量喷口和取消尾部的两片腹鳍,不但尾部雷达隐形大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型喷口具有分流红外线的重大作用,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实现和提高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隐形战机,最后改装为弹射型多用途舰载机版。这样,整体所有性能指标数据全面秒杀F22、苏57、F35和歼35,成为真正的当代海空霸王!机翼无需折叠,每两机前后错放即可存放与折叠机型差不多的数量。当然也可和歼35高低搭配。歼35比F35没多大优势,如只有歼35,中国航母的数量和吨位都不及美国 ,一旦和美国纯航母开战的话,我国胜算会很低。但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是舰载机,只有我国的舰载机性能比美国的强得多才能打败它,所以这歼20舰载机版一定要搞出来!在歼20基础上改装成舰载机版,技术容易,研发时间短,我国要和美国比拼舰载机性能更容易、更有优势![鼓掌][点赞]
最近的照片已经看到中秋弹射版了,总不能给辽宁山东用吧
相互间隔几秒或者十几秒甚至几十秒弹射不行吗?类似于处理炮口风暴的办法!
关F15什么事?[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