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待了越南总理范文同。当他发现礼宾司将范文同安排在三号楼,觉得房间空间不够宽敞,对此表示不满,并质问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
礼宾司赶紧解释,眼下外宾和国内会议特别多,钓鱼台的房间全满了,这三号楼还是临时腾出来的。意思就是,这已经是能安排的最好条件了。
周总理听后明显有些不悦,随即问道:“为什么不安排他们住六号楼?”礼宾司长立刻解释道:“六号楼已经被巴基斯坦议长提前入住了,考虑到巴基斯坦是我们的友好邻国,我们不便要求他们搬走。”
周总理听完后,略带责备地问道:“难道越南不算我们的友好邻邦吗?而且他们正处在抗美斗争的前线,难道不该住得舒适些吗?”礼宾司长听完,默默低下头,没有回应。
周总理接着问,为什么不把外宾安排在8号楼,那里不是也能接待外宾吗?礼宾司长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变得通红,支支吾吾半天,始终不敢开口。周总理察觉到不对劲,便继续追问,要求他直接说出来,强调现在情况紧急,没必要再隐瞒什么。
礼宾司长透露,目前8号楼由江某同志居住,她本人表示对该住所非常满意。鉴于她的身份和地位,礼宾司长既不便主动与她沟通,更无法要求她迁出。因此,只能将范文同的住处安排在3号楼。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刻发火,严厉批评礼宾司长:“遇到困难为什么不及时汇报?自己处理不了还硬撑!这样耽误了重要工作,怎么能如此糊涂?”
礼宾司长一时语塞,只能默默站着。周总理显然还在生气,接着说道:“这是国际外交的基本礼节,难道她不清楚轻重吗?如果我们怠慢了友好国家,不仅会让人失望,还会损害国家的声誉。”
周总理在提出批评后,立即对礼宾司长下达了明确指示:“我亲自去处理这件事,她必须立刻腾出8号楼,不能有任何延误。现在就要行动,晚上必须确保越南总理范文同能够入住。”
周恩来总理的这一安排主要是基于外交礼节的需要。对于越南代表团被安置在面积较小的三号楼,他们虽未公开表达不满,但考虑到只是短期停留,也就没有提出异议。
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向礼宾司长透露了一个情况。范文同抵达钓鱼台后,由李先念陪同前往三号楼。事实上,他之前已多次访问这里,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选择在钓鱼台下榻,对这里的环境相当了解。
范文同被带到三号楼时,转头问陈子平:“这是几号楼?”陈子平回答说是三号楼。范文同听后,只是微微点头,低声应了一声,随后跟着走了进去。不过,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沉重,似乎心事重重。
范文同对这样的安排其实心里不太舒服。不过,考虑到两国关系友好,他既不会公开表达不满,也不应该计较这些细节。
周恩来总理直接联系了江某,向她说明了接待外宾的紧急情况,要求她尽快搬出住所,以便越南总理范文同使用。
江某意识到自己理亏,毕竟那栋楼本不该由她占用。恰逢外宾接待任务,她顺势声称对接待事宜毫不知情,也没有人提前告知她。于是,她爽快地答应立即搬出。
江某迅速完成了房屋的搬迁工作。随后,外交部礼宾司联系了范文同,向他说明情况:目前钓鱼台国宾馆接待了多个外国代表团,住房较为紧张。鉴于8号楼刚刚空出,他们决定立即安排范文同一行入住该楼。
范文同一行人欣然迁入了8号楼。礼宾司长观察到,范文同搬家时面带微笑。之后,他通过越南大使陈子平了解到,范文同选择8号楼是因为两年前正式访华时就住在这里,对环境和设施都很熟悉,住得舒适。
事后,范文同得知,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并安排了他下榻的8号楼。对此,范文同深表感激,认为周总理在繁忙的政务中仍亲自处理外宾的住宿事宜,令人深受感动。怀着愉快的心情,范文同继续了他的中国之行。
周总理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把烂怂越南太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