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编年史:1953首款潜水表之争

丹亦说腕表 2025-02-21 05:35:47

[腕表之家钟表文化]依托硬朗的外形及实用的防水性能,潜水表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表品类。回溯历史,厂商对于腕表防水性能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在1926年以劳力士“蚝式表壳(Oyster)”为代表的技术,就已率先实现一定的防水能力。欧米茄则于1932年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结构:Marine,通过将表头封装在另一个锁扣式表壳中,实现防水。不过这些产品不论外观还是性能,均与现代潜水表存在差距——而公认现代潜水表开端,则要来到1953年。尽管对于世界上“第一款”潜水表之名的归属仍然存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宝珀五十噚与劳力士潜航者型,均是这一领域的先驱。

劳力士Oyster与 欧米茄Marine

所谓“潜水表”与“防水表”的区别,不仅在于更高的防水性能,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自动上链机芯、单向旋转外圈、夜光显示效果。考虑到使用场景,自动上链机芯可降低使用表冠上链的频率,减少腕表进水的风险,并在潜水运动过程中随时提供动力支持;而单向旋转表圈可设定一段60分钟内的倒计时,用以提示佩戴者剩余氧气含量,亦可防止错误旋转造成读时偏差。此外为应对深海等暗光环境,清晰明亮的夜光显示同样不可或缺。

根据品牌资料,宝珀五十噚(FIFTY FATHOMS)的原型表诞生于1953年,以防水性能达到“50噚”(噚为英制长度单位,1噚约合1.8288米,50噚即91米)得名。它使用当时硕大的42毫米精钢表壳,配备单向旋转表圈,搭载Anton Schild AS1361自动上链机芯。该作特点在于,表冠采用 Fiechter开发的双O型圈密封件设计,而非如今广泛使用选入式结构。实际上,旋入式表冠在当时仍然处于专利保护期。

1997款五十噚系列限量腕表

时间来到1997年,宝珀加入斯沃琪集团(SwatchGroup)。新起点的第一步,便是以历史作品为蓝本,重现五十噚系列。于1997年发售的限量款采用精钢表圈,其上方为立体阿拉伯数字时标,它的推出标志着现代五十噚系列的开端。现代五十噚系列拥有300米的防水性能,已远超“50噚(91米)”范畴,但出于传承仍沿用该名称。

2003款五十噚系列限量腕表

2003年时逢五十噚腕表问世50周年,品牌特推限量“三部曲”,它们分别是一款GMT功能腕表、名为“空军司令(Aircommander)”的飞返计时表(已于2019年成为独立系列)及外圈上覆盖拱形蓝宝石、外观高度还原初代五十噚的潜水表。这枚腕表首次搭载1315型自制机芯,为此后的常规版5015奠定了基础。

劳力士Ref.6202

几乎同时,劳力士也在加紧潜水表的研发步伐。这一项目同样于1953年开展,型号6202“Turn-O-Graph”被认为是潜航者型系列的前身。其采用“奔驰针”与黑色外圈,多项要素已与日后问世的潜航者型无二致。而首款于盘面印制“Submariner(潜航者型)”的产品,则是1954年5月推出的型号6204。

劳力士Ref.6204

Ref.6204即初代潜航者型腕表,防水性能可达100米,略高于初代五十噚的91米。它采用37毫米精钢表壳,配备选入式表冠,搭载劳力士A260 型机芯。该作并未沿用Ref.6202的“奔驰针”,取而代之的是填充夜光的铅笔指针。此外,Ref.6204还取消了外圈上细密的刻度,这一设计为日后所有潜航者型腕表沿用。

劳力士潜航者型Ref. 126610LN 与 Ref. 124060(无历)

从1954年至今,劳力士潜航者型已稳定更新了六代产品。每代产品的材质、工艺、性能均有相应提升。于2020年发布的现售型号将表径由前代的40毫米略微拓展至41毫米,搭载拥有70小时动储的32系自动上链机芯。

初代宝珀五十噚 与 劳力士潜航者型

纵观历史,宝珀五十噚与劳力士潜航者型的“第一”争夺战,早在70多年前就已经打响。未来,这两大竞品的角逐,还将继续进行。(图/文 腕表之家 萧峰)

2 阅读:173

丹亦说腕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